第411章
萧奕把每个人放在他们擅长的地方,放手让他们做自己擅长的事。
沈括也清楚,他们或许有点能力,可和那些真正的大梁栋梁比起来,能力要差不少。
能遇到萧奕,是他们的幸运。
萧奕并没注意到沈括在想什么,看着那三千人排成整齐的队伍打饭,心中盘算明天三十天具体该如何安排。
这个时代的人,生活条件艰苦,为了晚餐碗里多一块肉,一个个都表足了劲。
毕竟,他们平日一个月都不一定能见一次荤腥。
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人,不是说吃不上肉,现代人意义上的精米白面绝大部分大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
此时的西北,种植的主要作物是黍。
这种作物去皮之后是黄米,做成窝窝头的形状,就是主食。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西北人都是吃面的。
可这顿顿吃面的日子,来之不易,除了麦子品种的改良,增强了耐寒,耐旱的能力,还有西北水利建设的功劳,有了足够的水力资源,才养活了相比于黍更娇贵的麦子。
此时,没有水库,引水渠,没有大型机械挖出的深斤,西北的农田突出一个看天吃饭。
这种环境下,五谷之中能较为稳定收货的,只有黍,粟和菽。
其中粟,便指的是各种小米。
小米能吃,但不能多吃,一是本身不好消化,二是性寒,吃多了伤脾胃,让小米更难消化。
能选择的主粮作物,除了黍,再无他选。
只是,黍去壳产出的黄米,味道实在不怎么样,相比于稻米,黄米吃起来黏且粗糙,甚至会有拉嗓子的感觉。
至于味道,也远远不及稻米。
但黄米的优势,无可替代。
黄米的生命力极强,不怕冷,不怕干,贫瘠的土地也能生长,甚至连那些杂草,都没有黄米能长,不用人除草,黄米自身的坚韧就让大部分杂草在自然竞争中被淘汰了。
作为主食的黄米,加上作为蛋白质补充的菽类,就是西北粮食的格局。
菽类即是各种豆类的统称。
补充黄米蛋白质的缺口。
麦子西北有,可只限于水资源丰富的少数地区,这东西算是西北的奢侈品。
至于稻谷,更是水网密布的南方才有种植,而且此时的水稻既没有后世的饱满,产量也低,还容易倒伏,远远算不上成熟的作物。
以萧奕淮王的身份,想吃什么自然搞的到,老百姓自然没那么好的条件。
习惯了精米白面的萧奕,觉得拉嗓子的黄米,做成热乎的黄米饭,就是城外数十万灾民口中的美食。
早上一份黄米粥,下午一份黄米干饭,这种在萧奕看来只是最低限度,甚至有些严苛的粮食供给,就已经让灾民歌功颂德。
大梁的这些百姓很容易满足,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会温顺的听从官府命令。
不论是萧奕要求让壮年以劳作换取自己的口粮,还是难民营中的种种规矩,只要和嘴里的那口饭挂上联系,总能很好的执行下去。
可历史之中,不乏把这些温顺的百姓逼到造反的例子。
很难想象,那些被推翻的统治者,做了何等天怒人怨的事,把这些百姓逼到了何等严苛的生死绝境。
(https://www.bqduo.cc/biquge/125_125249/c4082480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