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6小山村 > 第五十五章 无足挂齿

这个打击让他颇感沮丧——高晓明心情不悦。

人生并非总是顺遂,磕磕绊绊才是人生的历练。

他原本考虑在蜂巢周边布置藤蔓陷井,又自我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他意识到黑熊力大无穷,即使是坚固的钢丝也可能难以阻挡。

于是,他选择了更巧妙的方法,就是寻找最佳隐蔽场所存放蜂巢,日后巡查还需更频繁。

黑熊也是惧人的生物,频繁地出现,可能让它们避而不见,避免再来盗食蜂蜜。

考虑到这片地方或许对它们来说并不习性,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到了傍晚时分,高晓明手提三只野兔下山,山路的中途可以隐隐看到山脚人家灯火微亮,厨房的烟囱飘起淡淡的炊烟。

踏入院子,他发现自家井已经有六七米深,底部混浊的黄泥水还不能用,挖掘还需要继续。

老张家父子二人并排靠着墙壁休息,他们正在享用自制烟草,山村人口虽少土地有限,但山林众多,大家都热爱抽烟,还会自家种植烟草。

半山腰的梯田上,烟草田满满当当,一部分供自用,另一部分则可售出换钱。

对于抽烟,高晓明的父亲也有兴趣,虽然从没种植,他会购买成品烟草,回家后再切制以备用,因为烟草的种植过程并非易事。

从种到摘取晾晒直至售卖,一连串工序繁复。

优质的烟草通常整片销售价格高昂,次一些的则切成碎丝搭配销售。

重生以来,高晓明尚未尝过烟草的味道,与老张家打了招呼后,他便将野兔送入厨房,只见许小美正忙着准备晚饭。

高晓明在一旁空地坐下,一边利落地为兔子剥皮,一边向许小美倾诉山上遇到的事情。

听到黑熊的经历,许小美立刻流露出紧张神色,检查完丈夫完好无损后才松一口气,抱怨着他春季贸然深入山林,“这正是春荒,野猪都变得异常凶猛呢。

别说黑熊了,咱们山里甚至还有老虎!我爸生前告诉我,山里就有虎,他曾有一个童年伙伴被虎害。

以后不准再去深山了,听见了吗?”

对妻子的吩咐,高晓明笑着点头同意,心中盘算何时行动全由他定夺。

经历过与黑熊相遇的经历后,他再次进山会变得更加警觉。

上次    ,野猪险些引来狼群追踪,幸好未曾交锋;这回又撞上黑熊,也许下次还能见识华南虎!他的心头不禁暗想道。

回顾86年的数据,在那时,这些生物虽曾数量锐减,但仍活跃于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之中。

但在    禁令未施行的年份里,未来十年它们的命运每况愈下,数目逐渐凋零,直至禁止捕猎,它们才能获得宝贵的喘息空间成为受法律保护的生命。

那天晚间,由于有个陌生人在邻屋,许小美严禁高晓明有所非分举动,幸好晓明并无此类习性,对此他相当克制。

当许小美进入熟睡后,晓明静静地坐定,拿出了那张金箔纸。

想起今天邂逅黑熊的危机情境,如果当时它不退避,向自己袭来,晓明能否制伏它仍不得而知。

这种危机感让他明白提高自身能力是迫在眉睫之事。

在村庄的农忙之际,山林里的动物们也开始繁衍生息,求偶与冲突无处不在地进行。

细雨如丝,雨点滴落在叶尖上,使它们的绿色更加鲜明,新生的嫩芽如日变化,迅速繁茂起来,增添山间生气勃勃的色彩。

雨后的天空放晴,晓明家的井已完成了凿挖,井虽不太深,约十米深,却能触及水源,清泉潺潺冒出,井水的清澈度立时提升不少。

清洗掉井底淤泥之后,澄清的水可以直接饮水了。

他们此刻的凿井工作并没有采取固定井壁的方式,而是仅在井顶搭建一层,用砖石与混凝土堆砌一圈,高度大约十五厘米,旨在使井口高出地势以便识别。

有些人家甚至会选择更高些的高度防护。

但这儿并未砌过高处,为了保护小孩子,他们会放置一块木板遮盖井口,以防范意外。

晓明和许小美品尝完井水后皆极为满意,晓明付给老张酬劳。

老张寡言不多,接过钱,只简单道一声:“走了。”随即他带著儿子,携着打井工具和冬眠布料离去。

村民们随着这一家的离去逐渐得知晓明新打了一口井,与其交好的村民们纷至沓来,尝鲜后的评价无一不是赞美晓明的好运气找到了优质井源。

井的好坏取决于选取的地点。

若是错置,井或许会涌水,但由于地质或水源质量差劲,水质难以令人满意。

若选择适宜之地,如附近即含泉眼,开凿后清流自然流淌出来,比寻常水井更能提供优质水源。

即使旱季,也有涓涓流水,不易全然断绝。

许小美兴高采烈地说道:“这里的水并不逊于村里老井,用来泡豆子做豆腐肯定美味无比!”

听言“豆腐”,这几天稍疏远高晓明的眼睛突然显得深沉起来,他毫不迟疑地抱起她,快步走入屋内。

“我想此刻就品尝你的手工嫩豆腐,又香又滑口!”

在这几天里,晓明心情格外愉悦。

不仅品尝到    煮的柔嫩豆腐,还享受到了真正源于泉脉的水豆腐。

村里的妇女几乎人人都擅长豆腐制作工艺,这不仅仅是豆腐。

烹红糖、炒米花、做米糕、包粽子,都是妇女的传统技艺;家中孩子的年节假日零食是否充足,往往反映出主妇们的灵巧程度如何。

编号189的许晓美好比以石膏调制细腻的豆腐,她做出来的豆腐口感极其柔嫩。

她精心加工豆腐,榨干其中多余的水分后,均匀地切割成大小各异的五部分。

他们家中还没有购置石碾设备,所以只好借用邻居家细奶奶的石碾,用黄豆研磨豆浆,完成之后她将两大部分豆腐送给细奶奶表示感谢,另一份给二姐分,一部分给高晓明父母准备,最后一部分当然属于她的师父董菲霞,家中自留的那一份则刚刚够用。

眼下农田中新鲜蔬菜尚未充足,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许晓美细心地炒了一大盘豆腐,配上干辣椒和大蒜叶,香气扑鼻的美味瞬间在家中飘散开来。"井水质好,做的豆腐味道就是不一样!晓明,多吃一点哦!”许晓美微笑着给高晓明递过去菜肴。

看着高晓明狼吞虎咽的样子,他仿佛通过味觉表达了对许晓美厨艺的赞美——只有当美味菜肴就在眼前,他才会大快朵颐!饭还没吃完,门外忽然传来动静。

“晓明!水库有鱼!你想去看看抓几条吗?”院子外,是高亮和健硕的高壮两兄弟,他们的头盔上都盖着奇怪的遮雨披,手里握着桶子。

高晓明是村里距离水库最近的人,但他们并未首先赶去捕鱼,因为不久前他们看到邻居高大卫家满载渔获而归。

所以健壮的高壮急切催促,“晓明哥,你在水库附近住,赶快拿桶,我们赶紧出发,别让别人把鱼都捞光了!”

春季降雨时水库小河常有大量鱼儿,特别是雨天捕捞更为容易。

今日正值降雨天,故此直到现在他尚未外出捕鱼。

见到高氏兄弟身上那件简易雨披——化肥袋裁减、缝制而成,并配有系绳头,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以前有人用棕树皮或稻草编制蓑衣,但在如今,年轻人们为了简便轻盈,直接选用化肥袋作为临时防雨工具。

尽管没有简易雨披与蓑衣,但家中仅有的是伞和斗篷,高晓明毫不犹豫拿起水桶,随手摘下斗篷戴在头上便踏上了行程。

听到他不以为意的话,高壮不禁皱眉提醒道:“晓明哥,就这样出去会被淋湿的,你得找个东西挡雨。”

因为捕鱼需要靠近水面,雨水无情洒在衣物上,除非有防雨设施,否则衣服定会湿透。

许晓美担心他的湿疹病情会恶化,提出借蓑衣以保护身体,“你最好找人去借一件蓑衣,这会儿很冷,弄湿可就麻烦大了。”

高晓明却不答应她的主意,他对村民在涨水时节集体捕鱼的热情记忆犹新,此时去问谁借,或许很难得手。

何况他的体质一向强健,些许雨露算不得什么。

未与许晓美多说什么,与高壮、高亮他们向大水库走去的脚步并未停止。

而许晓美站在屋檐下,气得面颊泛红,不仅生闷气高晓明不听劝告,更后悔自己未事先预备好防雨措施。

她在料理完厨房又烧一壶热水之后,翻箱倒柜搜寻适合裁剪的雨具材料,但家中的杂物匮乏无功而返。

此时,高晓明三人已走远去向水库前进,许晓美决定放下怨气,决定先去向她的师父董飞霞求解。

董老师家拥有成堆的织物面料,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布匹做出应急的防雨之需。

在春风细雨的滋润下,水坝面积已有约十二三亩大小,再下几场雨,预计还能膨胀至十    亩的宽度。

不仅是大坝,连那与之相接连的水槽里也充满了鱼的身影。

这些鱼属于原生态种类,它们个头通常发育较小,鲫鱼尤其多。

他们三人到达时,已有别的人群守在水库边,所有人都戴上了斗笠、裹上蓑衣或是使用化肥袋当遮挡,专注地弯腰捞鱼。

偶尔,欢声笑语飘散,有的人满载而归,捕获众多鱼儿引得他们雀跃;但也有人因为鱼少转至别处寻求。

尽管高晓明一行人默不作声,但他们之间默契十足地各自分开寻找。

这时正是一年之中捕捞鱼最适宜的时期,勤奋者能轻易斩获几十公斤,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上百斤的大收获。

捕获那么多鱼类显然不是一次能尽数吃完,鲫鱼尤为耐养且易存活。

他们甚至可以在新鲜鱼儿洗净后放入铁锅里,采用温火慢慢晾晒成鱼干。

这将成为日后慢慢品尝的美味。

高晓明是个钓鱼行家,经验丰富。

不久就找到了鱼群聚集的地方,他专注投入,每动必有所得。

雨水淋湿了他的背部,渐渐湿透衣服使他感受到丝丝寒意。

但这些并未减低他的热忱,鱼儿一条条落入小桶,原本广阔的水面成了它们的终点,也是他们越来越狭窄的牢笼,直至满桶。

挺直身体后,提起盛满了鱼的桶走向自家。"我要回家一趟”这句话,他是对高壮、高亮二位同伴说的。

两兄弟虽熟知高晓明捕鱼技能高超,却也没料到他收获如此迅速,不禁发出惊叹声。

手提满满一大桶的鱼,他如箭离弦般快速归家。

此时,他的优势明显,因为他家靠近大水库。

回到家中,并不见许小美的身影,他也不介怀,自行取出浴盆将鱼倒入清洗。

随后他又出门,拿上两大桶,再次返回。

望着这场景,高壮和高亮不禁暗自嘀咕。

他们感受到紧迫的时间压力,全力以赴投入到捉鱼之中,可是数量庞大的鱼群并不能轻易被捕获,何况天气寒冷且下雨。

然而,对于高晓明来说,这些都是无足挂齿的。

他对鱼的热情并未减退,甚至还挑选大些的,不屑小的。

家中恰巧还剩下些豆腐,今晚就尝试做个炖鱼豆腐的美味。

选上一些大号的鲫鱼是必备的!

生活的必需需求一旦得以满足,追求往往随之而来。

正如高晓明一样,尽管已经捕获三大桶的普通鱼儿(其中主要是鲫鱼,但大小并不如意),但他慢慢开始失去当初那种热切的心情。

他放慢捞鱼速度,转而开始在周边的水洼里搜寻不同的猎物。

由于天气变冷,他不再愿涉足大水塘深处捕鱼,与众人一样,他守住了熟悉的河床及溪流边的角落。

古谚常说,劝君勿食春三月之鲫,因此时为鲫鱼育仔繁衍关键期,捕捞可能妨碍它们繁殖。

然而,他们的村庄并未彻底遵守这则古训。

每逢涨水,村民们会在水库边与水沟内大举捕鱼,而鲫鱼数量却年年维持不变。

(https://www.bqduo.cc/biquge/123_123043/c4679325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