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朱棣徐妙云 > 第五百六十一章:一个碰撞动乱的时代开始

“陛下慎重!”

就当一名御林军,推着吕本,随着宋忠要去执行朱标的命令时,一道低沉,压抑,甚至有一丝丝‘威胁’意味的声音突然想起。

吕本、宋忠转头。

其他人,也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寻去。

只见,蓝玉满脸漆黑,神态却无比坚硬的看着朱标。

说话的就是蓝玉。

看着此刻的蓝玉。

一时间,很多人都有种错觉,仿佛,洪武初年,那个对着先帝,都敢脸红脖子粗,讨价还价,不知死活的莽夫蓝玉回来了。

咯噔!

许多人心中咯噔一下。

就连朱标脸色都变了变。

相较于洪武初年。

如今的梁国公蓝玉,熬倒了一大批,诸如徐达、汤和这些军中第一代领军人物。

在军中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更甚,蓝玉控制的北境军,可有着高达十五万的精锐!

现在的蓝玉,如果像洪武初年。

别说新皇没办法和先帝相比。

就算是先帝,也得强烈忌惮!

蓝玉深吸一口气,抱拳道:“陛下听听城外百姓的呼声,仔细听听。一旦燕王被朝廷押入诏狱的消息传出,陛下试想一下,会发生什么事?”

在他看来。

皇帝明显是输不起。

恼羞成怒。

做出了极为荒唐的决断!

倒也能理解,面前这位皇帝,从襁褓开始,就集万千荣耀。

成年后,在先帝的支持下,更是几乎成为,大明除陛下之外,另一个中心。

虽然先帝当初对新皇,严格要求。

父子间治国理念不同。

给新皇很大压力。

但这种来自父亲关爱造成的压力,能叫压力吗?

除了来自先帝沉重父爱的压力。

新皇就没有碰到任何波折。

朝中所有的大臣,无论是不是东宫系,都捧着,围绕着他。

反观燕王朱棣。

经历了多少摔打?

洪武九年,从高高在上的皇子,一落千丈,被打入尘埃,去做了农民。

每日要像普通百姓,去田中辛勤劳作。

洪武十三年,辽东之行为先帝寻回传国玉玺期间,又差点在二十万蒙古铁骑的合击共剿中,丧命。

后来去了福建。

开局也很艰难。

出海后,别人只看到人家现在风光无限。

可谁又认真去想过,人家踏足鸡笼屿时,在一片荒凉中,披荆斩棘,建设迁民安置点,迁徙百姓的艰难。

……

相较之下。

当今陛下,从小到大,从出生起,就几乎是沐浴在荣耀中。

可如今,谋划布局二十年的收官之作。

却被打的体无完肤。

从未经过摔打的皇帝。

显然根本不能接受这一切,进而连最起码得理智都丧失了。

现在,反对战争的冲霄呐喊中,都隐约听到了昏君的声音。

试想一下,一旦把朱老四押入诏狱的消息传开。

恐怕,昏君的声浪,就会成为主流声音吧?

他说到底,看似为了救燕王朱棣,终究还是忠言逆耳,为了皇帝。

……

朱标也绝非傻子,作为一个聪明人,自然听懂了蓝玉的言外之意。

‘会吗?朕将老四下诏狱,天下百姓,就会将朕视为昏君吗?朕做这一切,还不是为了大明!为了中原!’

所有人都看着朱标。

而朱标此刻,则在衡量,蓝玉的推断,到底有无可能发生。

朝臣们,其实也在权衡。

蓝玉的暗示,他们也听懂了。

他们也不是没听到,夹杂在反战声浪中,弱小的昏君声。

胡惟庸深深看了眼蓝玉,眼底闪过一抹忌惮。

现在的蓝玉。

让他都感到一丝威胁。

当即,跨列而出,抱拳躬身:“陛下,千金子不立垂堂,局势混乱,臣请陛下先行回宫,一切等回宫再做决断也不迟,如今,我大明百姓,均都敌视,燕华海军咄咄逼人,高呼反战,燕华海军也明显受民意震慑,不敢有所举动,我朝舰队无恙,陛下已无需以身犯险,若是燕华海军,再敢善起战端,我金陵百万子民,即便手无缚鸡之力,也必将人人跳入秦淮河,堵塞河道,掩埋其战舰……”

胡惟庸侃侃而谈。

就是保守派,听了胡惟庸这番话,都忍不住唇角抽搐。

他们现在才明白。

为何人家胡惟庸,混的这么好。

全凭这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啊!

‘我大明百姓,均都敌视燕华海军咄咄逼人,高呼反战……’

真是这样吗?

总之,大家伙儿听的都害臊。

百姓的反战,分明主要是冲着朝廷这边。

硬生生被这位昔日的胡相,说成了燕华不得民心,百姓厌恶。

当然,这也给了皇帝台阶下。

恐怕,用不了多久,这位胡相,就要复起了!

朱标因蓝玉一番话,难堪的脸色,渐渐缓和,主动承认道:“方才,是朕过于情绪化了,此事,的确需从长计议。”

“胡惟庸,你与朕同车。”

“遵命!”胡惟庸心中激动窃喜。

其实他何尝不想皇帝,把朱四郎下昭狱。

可蓝玉开口后,皇帝明显冷静下来,开始犹豫权衡。

他就知道,事不可为了。

既然如此,当然要尽可能利益最大化了。

于是,他就主动站出来,给皇帝找台阶。

如此,便是简在帝心!

当初,他就是如此,得朱皇帝青睐。

义帝韩林儿,就是他揣摩准了朱皇帝的心思,所以,由他开口,提点廖永忠,杀了义帝韩林儿。

也恰是此事,让他明面上受到了朱皇帝的责罚,可赢得了帝心。

从此开启了平步青云之路。

众人跟着朱标下城楼。

目视胡惟庸跟着朱标登上御驾,神色各有不同。

方孝孺和蓝玉,不约而同坐上了同一辆马车。

方孝孺看着前面御驾,又看向蓝玉,叹气:“梁国公,今天你这番话,虽然让陛下冷静下来,却也……却也……”

恐怕,在陛下心中留下了疙瘩。

陛下宽宏大度也的确宽宏大度。

可他作为,从东宫时期,就跟随在陛下身边的人,很清楚,陛下在某些方面,胸怀其实很狭窄。

蓝玉苦笑,随即摆手:“无妨,皇帝身边,总得有类似我这么一个,在关键时候,说些忠言逆耳之言的人,你们不合适。”

“何况,此事了后,我会马上离京,往后,如果可能得话,我会尽可能少回朝。”

“倒是你们,胡惟庸这个人……”

略微犹豫,蓝玉满脸复杂看着方孝孺,“你们可能斗不过胡惟庸,这个人,奸猾狡诈,或许,只有燕王才能斗得过此人。”

方孝孺闻言,下意识,又看向前面御驾。

“胡惟庸,难道朕做错了吗?朕做这一切,还不都是为了大明,为了中原,为何,那些百姓,会如此待朕!”

朱标情绪有些激动质问。

胡惟庸一副认真倾听模样,心中则暗笑腹诽:陛下,你做这一切,为了你自己更多吧?

其实,即便站在朱棣的对立面。

即便恨不得,马上将朱四郎碎尸万段。

他也不得不承认。

如果大明能搞好和燕华的关系。

朱四郎一定会不留余力,倾力支持大明革新,支持大明工业化。

新皇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打着为了大明,为了中原的幌子,为了自己罢了。

新皇渴望证明,朱家皇子中,他是最优秀的!

皇帝之所以能把这一切,绑定为为了大明,为了中原。

说到底,是因为他是皇帝。

大明是他家的。

为了他自己,某种程度,也是为了大明、为了中原,就能说得通。

他肯定不会指出这些。

首先,说出来,新皇没面子,会记恨他。

其次,他们要对付朱四郎,不就是利用皇帝这一点自私欲吗?

皇帝若是没有这一点,自己不愿意承认的自私欲,大明和燕华的关系,皇帝和朱四郎的关系,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陛下的一片苦心,臣等都明白。”朱标话落,胡惟庸马上开口宽慰附和:“百姓之所以不分黑白,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等见识,他们被燕王过去的一点小恩小惠收买。”

“而且,我朝先帝主政期间,也纵容燕华在我朝,各种潜移默化的宣传。”

“臣以为,此时,陛下不妨暂且退让一步,卧薪尝胆同时,重塑我朝子民的舆论氛围。”

其实,今天百万百姓反战呐喊。

给他的冲击也十分强烈。

他的内心,绝非表现的这般平静。

这件事,也让他意识到,想要杀朱四郎,打垮燕华,没那么简单。

必须先重塑大明的舆论!

“陛下若是咽不下这口气,朝廷可以干涉占城、南朝内乱,臣认为,燕华一定会插手此事。”

“详细说说。”朱标有些意动。

胡惟庸暗暗得意,他又摸准了新皇的脉搏。

果然,新皇吃了这么大的亏,颜面尽失,又受制于形势所迫,无法对朱四郎做些什么,找回面子的情况下。

听闻他的建议后,想从其他方面,找回面子。

这就是他所期待的。

这次杀不了朱四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毕竟,连蓝玉这位皇帝妻舅都反对。

何况,那些一直保持沉默的藩王呢?

可必须要让燕华和大明的关系更加糟糕。

加深新皇和朱四郎之间的仇怨。

……

“陛下,占城和南朝是我朝的藩属,其王室统治受到威胁,我朝干涉,不但可以向周边邦国,展示我朝的威慑力,影响力。”

“同时,一旦燕华插手,我朝也可以从军事上,挽回此番失败造成的威慑力、影响力削减。”

“是,我朝海军比不上燕华海军,这是事实,可陆军呢?”

“一旦燕华插手占城、南朝,我朝不妨在东南次大陆,和燕华在陆地上,比一比陆军!”

“击败燕华,从而压制燕华,对周边邦国,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

他不信,陆军比不上燕华!

朱标若有所思。

……

于此同时。

朱樉、朱棡则直奔会同馆。

书房。

朱樉满脸感慨:“老四,你是没看到,今天百万百姓,高呼反战的场景,太壮观,太震慑人心了,以前,你总说对百姓好点,给百姓多些政经利益,说实话,二哥虽然支持,可并不怎么重视,直到今天……”

他才真正明白,那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朱棣看到此事,给朱樉如此大触动,不由笑了。

他很清楚。

此事,一定会对二哥的价值观,产生前所未有的正向促进作用。

朱樉说到最后,忧心忡忡看着朱棣,“大哥今天有些失去理智了,竟然下令,要把你下诏狱,老四,现在的局势,已经很危险了,真的不用二哥,传令姚广孝吗?”

朱棣脸上笑容消失。

说实话,他虽然做了最坏打算。

但他也没有想到,大哥差点就下定决心,直接对他动手。

权衡片刻后,摇头道:“二哥、三哥,再等等,我还有一张底牌没打出去,相较于我的底牌,你们这张牌一旦打出去,就真的覆水难收了。”

姚广孝一旦收到命令起兵。

就是藩王无令调兵了。

还是直逼金陵。

这张牌,就是一张有进无退的牌。

一旦打出去。

那就只能把大哥拉下马!

他并不想走这一步。

倒不是因为大哥。

现在,他们之间,除了血缘,还有什么兄弟情?

可雄英呢?

二哥他们呢?

他不得不为他们考虑。

朱樉、朱棡没说话,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

一夜商讨。

翌日。

方孝孺、蓝玉、胡惟庸、吕本、黄子澄、齐泰等人,联袂来到会同馆。

一张桌子两边坐,泾渭分明。

朱棣坐在一边,雍鸣、东旭等坐在朱棣身后。

方孝孺、蓝玉、胡惟庸、吕本等人坐在另一边。

方孝孺、蓝玉歉疚看着朱棣,方孝孺拿出一份协议,递给朱棣,“燕王,这是陛下提出的条件,只要燕王答应,陛下说了,他就可以不追究,此番燕王大逆不道之举。”

这番话,他说出去都脸红。

但身为大明朝臣,即便没有道义,也必须说。

他也是为了能和平解决争端。

朱棣没有接协议,冷笑看着对面众人,“这番话,你们让皇帝来,当着本王的面,亲自说,他要是有脸义正言辞的说出来,无论事实如何,本王都承认!”

既然是谈判。

他就不会考虑,彼此的关系。

唇枪舌战,绝不会退让半分!

“王爷,还是先看看朝廷的条件吧。”蓝玉插口,将此事带过,模糊双方谁占理这个问题。

朱棣看了眼蓝玉,“早这样,本王勉强还能接受。”

“若是想给我扣道义的帽子,不妨回去转告皇帝,本王不怕战争继续下去,他不是要把本王下诏狱吗?看看本王有没有其他底牌,让他这个新皇,彻底下不了台!”

话中,朱棣接过协议。

打开扫了眼,不由被气笑了。

第一条就是赔款一千万两白银,要折算成工业设备。

朱棣翻转协议,对着大明一方,指着第一条,冷笑道:“本王是头一次听说,战败者向战胜者索要战争赔款,这一条,哪怕是一个铜板,本王也不会答应!”

“燕王,你的海军是赢了,可你不要忘了,你全家可都在金陵城。”不阴不阳的声音响起。

朱棣眼神冰冷刺骨的看向吕本,“吕本,你信不信,即便这里是金陵,本王今晚就能灭你吕家!”

吕本脸色瞬间变白。

不由想到了陆氏满门被灭之事。

朱四郎还有底牌!

这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朱棣并不打算放过吕本,“这次的事情,你们围绕在皇帝身边,发挥了多大作用,别以为本王不知道,就连你和胡惟庸,瞒着先帝组建的那个,极为隐秘,组织极为严密的倒燕联盟,本王也不是不知道!”

蓝玉、方孝孺脸色巨变,转头质疑看着胡惟庸、吕本。

胡惟庸还好。

可吕本,却脸色狂变。

蓝玉、方孝孺从吕本二人的反应,便明白,朱棣所说的这个组织,是真实存在的。

朱棣瞥了眼胡吕二人,收回视线。

点出倒燕联盟,他是故意的。

有必要,给方孝孺他们提个醒。

朱棣继续看着协议条款,“第二条,大十字铁路计划终止,我燕华所有工程师,限期撤离大明……”

抬头,目光扫视众人。

方孝孺、蓝玉满脸无奈。

昨夜,他们据理力争,反对这一条。

毕竟,三百万人口,都给了燕华。

现在终止大十字铁路计划。

怎么看都是朝廷亏了。

可胡惟庸等人,极力支持。

就连陛下都倾向这一条。

胡惟庸等人的理由是,首先,燕华的工程师,在大明妖言惑众,传播燕华妖风邪气。

其次,终止大十字铁路计划,可打击燕华工业。

最后,朝廷培养的人才,或许还不能很好的接手,但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只要朝廷栽培,朝廷的本土人才,肯定也会慢慢成长起来。

陛下最终被说服了。

为了能和平解决此次纷争,他们选择了妥协。

“只要你们愿意,我燕华没问题。”朱棣说了句,继续低头看协议。

第三条,是关闭大明境内,燕华所设立的,所有迁民办事处!

这一条,朱棣没有纠结,同意了。

“第四条,对我燕华来大明的货品,加征正常通关税的三倍?”

朱棣抬头,看向对面众人。

方孝孺为首,革新派低下头,不敢和朱棣直视。

吕本为首。

尤其是吕本,则满脸得意看着朱棣。

“可以。”朱棣冷笑,“不过要增加一条,对等原则,大明来燕华的通关税,也加征三倍!”

“不行!”

吕本当即反对。

加征燕华商品关税。

是为了确保,大明商人的利益。

可大明的商品,本来竞争力就差。

而且还是些,基础性,可替代性很强的商品,燕华加征三倍关税。

在燕华的售卖价格就高了。

还怎么和燕华产的本土基础商品竞争?

啪!

朱棣把协议拍在桌案上,“给你脸了是吧?”

“本王作为战胜方,本王能和你们就这份协议框架,进行谈判讨论,已经是本王身为朱家皇子,给大明朝面子!”

话罢。

朱棣直接拿起笔,在协议上进行修修改改。

半个小时后,把改的面目全非的协议,推回去,“把这份协议转交给皇帝,这就是本王的最终底线。”

“如若不然,我们双方就各施手段,再掰掰手腕吧。”

方孝孺拿起协议,扫了眼。

也不给吕本说话的机会,起身道:“燕王的意见,我会转交给陛下,今日的谈判,到此结束。”

……

半月后。

燕华、大明就文化、政治、经济,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经济,主要涉及大十字铁路、通关税、以及工业设备进出口。

政治,大明一方提出,彼此断交,朱棣答应。

文化、大明要求,燕华商人只能在大明划定的通商商港活动,不准在商港之外,非协议规定区域活动,不得在大明传播燕华文化。

军事上、燕华必须保证,不得阻碍大明海商正常商贸等等一系列条件。

……

皇宫。

御书房内。

朱棣、朱标分别在一式两份的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交换后再签字。

完成后。

双方起身。

隔着一张桌子,在数百双眼睛注视下,相互对视。

仇视朱棣的保守派,极力按捺着心中激动。

朱樉为首,朱家皇室众人。

以及方孝孺、蓝玉为首革新派,则满腹苦涩,五味陈杂。

他们都很清楚。

这份协议签订后。

大明和燕华。

不,准确说。

新皇和燕王,再也不是兄弟了。

在众人注视下,朱棣向朱标伸手,笑道:“陛下,最后再握一次手把,记得上次我们握手,还是签订大十字铁路计划的时候,这次握手之后,我们彼此的手,就再也不可能握在一起了。”

朱标看着朱棣的手。

抬头,看向朱棣。

伸出手。

兄弟二人,在数百双眼睛注视下,握在一起。

可谁都清楚。

这次握手,不是走到一起,而是彻底站在对立面!

兄弟二人目光在空气中交汇,然后松开手。

“朕送送你。”

朱棣点头,随即,兄弟二人往外面走去。

众人远远跟在后面。

朱标瞥视朱棣,提醒道:“孤知道,南朝和占城是你的手笔,两国作为朝廷的藩属,朝廷决不允许发生这种事情,你若是继续干涉,乃至插手,朝廷绝不会容忍!”

朱棣扭头,看了眼朱标。

他清楚,这是下战书。

“燕华十六艘铁甲舰之仇,陛下不会真以为,就这样算了结了,陛下既然下战书了,咱们东南次大陆见吧。”

话罢,顿足:“陛下不用送了。”

朱标看了眼远处,已经停靠的马车旁,皇后常氏、以及雄英母子几人,不由皱了皱眉。

却也没说什么,转身折返。

朱棣带着徐妙云、乌云琪格以及孩子们,走向皇后以及雄英。

“大嫂,你怎么来了。”朱棣抵近后,就无奈笑道。

他这位大嫂,处境也并不好。

其实,他并不希望,大嫂来送他们。

常氏笑笑,“你们要走了,这一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大嫂想送送你们。”

话中,从身后宫女手中,接过一只,燕华产的,价格昂贵的真皮箱子,递给朱棣,“这是大嫂这几天,给几个孩子做的几身衣服,大嫂知道,你们什么都不缺,这是大嫂的一点心意。”

徐妙云没推辞,接过箱子。

朱棣转头,对雍鸣几人说道:“给你大伯母磕个头。”

常氏没有阻拦,让雍鸣几人,郑重叩首请安后,才一一把几人扶起来,握着雍鸣的手,眼眶微红,叮嘱道:“无论大人们如何,你和你大哥,都不要忘记,彼此这份感情,是你大伯父他……”

“大伯母,雍鸣知道。”雍鸣抢先打断常氏的话。

后面的话,大伯母说出来不合适。

会给大伯母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雄英走过来,冲雍鸣笑着展开胳膊。

雍鸣笑着,兄弟二人来个拥抱。

雄英拍了拍雍鸣后背,叮嘱道:“替我,给四叔、四婶儿尽孝。”

“嗯,大哥也要不带一点包袱,轻松上阵,不管是我爹,还是我,燕华都是大哥永远的后盾,大明第三代继承人,燕华作为朱家皇族分支一脉,也只承认大哥,大哥需要,就和我说句话,到时候,老头子他老了,上不了战马,我就亲自披甲上马,回朝助大哥一臂之力!”

常氏、徐妙云挽手站在一旁,看着,相视一笑,却又不由红了眼。

……

“小妹,你都二十出头了,该嫁人了,快点选个好夫婿,大哥还等着你成婚时,再去一趟燕京呢!”

“知道啦,大哥就你话多!”

……

“你们三个小子,可是咱们朱家有名的朱家三豆,要听四叔的话。”

……

片刻后。

告别完。

朱棣一家人登上马车。

朱棣看着,站在马车门口,红着眼睛,紧紧抓着车门,不肯关上的雄英,笑道:“四叔在燕京,也会时时刻刻关注你的,若有过不去的坎儿,就派人通知四叔一声。”

雄英抬头,灿烂笑着点头,“四叔,我记住了。”

话中,眼泪不争气留下来。

转身,同时关上车门。

朱棣透过玻璃窗,看着雄英背影。

沉默许久。

冲前面亲自驾车的东旭说道:“东旭,咱们启程吧。”

东旭冲雄英、采绿、常氏招了招手,笑着点点头。

“驾!”

抖动马缰。

马车缓缓启动。

整个皇宫,所有人全都看着,这几辆驶离的马车。

朱标站在御书房门口,背手,眯眼看着,马车渐渐驶离。

……

所有人都明白,从今往后,新形势下的新时代翻开了篇章。

而这个新时代。

必将是以燕华为中心,和以大明为中心的激烈碰撞时代!

(https://www.bqduo.cc/biquge/119_119934/c4540466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