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大唐人生张阳李玥 > 第925章 最好的打算,最坏的准备

李玥的目光迟疑地看着夫君。

        张阳站起身,将茶水倒入杯中。

        可以清晰地听到茶水进入碗中的声音。

        李玥平复一番心情,起声道:“天色不早了,早些休息。”

        张阳叹息一声,现在已听不到家里那几头熊的鼾声了,家里给它们造了更温暖的熊窝。

        夜里是听着屋外的风雪声睡着的。

        今年的冬月依旧寒冷,一大早婶婶就将一大堆的奏章放在了桌上。

        张阳一份接着一份地翻看着,吏部的奏章写着一个叫裴炎的人。

        今年科举之后,有不少年轻人进入朝堂,这个年轻人被分到了太府寺。

        这件事多半是岑文本安排的。

        张阳吃着早上的饭,面色凝重。

        张心安特意穿了一身新衣裳还穿着新靴子,“爹爹,孩儿要去寻房相上课了。”

        “嗯,记得要多行礼。”

        “孩儿明白。”

        杨婶准备好了马车,便带着这个小侯爷前往长安城。

        张阳神色不悦地放下这份奏章,这太府寺莫名多了一个人,便觉得浑身不自在。

        本来还觉得一个人做事挺好的,至少能自在地安排。

        大雪之后的天气难得晴朗,李玥将家里的东西都打出来晾晒,她苦恼地看着铺满了家门口的书卷,“这么多的书要嗮好多天。”

        说着话,她将一堆杂物放下。

        张阳注意到了一个印信,笑道:“差点忘了,我们儿子是关西侯,比我这个县侯还要高。”

        李玥将这些小物件都放整齐,坐下来道:“说来孩子的这个爵位还是父皇半推半就答应的,也没有食邑,更没有封地。”

        张阳气馁道:“这孩子还小,以后再谈这些吧。”

        今天是张心安来听老师讲课的第一天,杨婶带着他走入房相家的府邸,她便站在了书房外。

        张心安走入这个昏暗的书房,一走入就闻到了浓重的墨水味。

        目光看去房相正坐在油灯边,看着一份份的奏章,在一旁还放着一个火盆。

        这里不像骊山的家里,在家里阳光总是很好,自从装了琉璃窗子之后,屋内更亮堂了。

        见房相没有抬头看自己,张心安默不作声地在一旁坐下。

        终于,房玄龄抬头见到了这个孩子,笑道:“你来多久了?”

        张心安行礼道:“弟子刚到。”

        房玄龄站起身,从一旁的书架拿下几卷书,低声道:“这些书你先看着吧。”

        “好。”

        张心安点头,看着他重新坐下来接着批复着奏章。

        书房内很阴冷,坐着很不舒服,张心安点亮一旁的油灯也开始看书,这些书卷上写着的都是关于修撰国史的诸多批注。

        一边看着小脸上眉头紧锁,看不懂,好生涩!

        坐久了又觉得这里更冷了,手脚冰凉。

        张心安看到一旁的火盆就快熄灭了,急忙添了一些炭火,再将一旁的窗户打开,这样可以让阳光照入书房。

        忙完了这些,他干脆坐在了书房外,坐在阳光底下看书,如此才舒坦不少。

        不多时,屋内传来了房玄龄的话语声,“看得如何?”

        张心安闻言,又起身走入屋内,回道:“弟子看不懂。”

        “看不懂?”

        “嗯,就是看不懂。”

        房玄龄抚须沉吟半晌,“也对,你这样的年纪看不懂如此生涩的学子,老夫这边也未准备给孩童蒙学的书卷,改日命人带几卷。”

        “谢老师。”

        看向窗外的夕阳,房玄龄又道:“就且这般,你先回吧。”

        “弟子告退。”

        在回骊山的路上,张心安一脸闷闷不乐地坐在车辕上,杨婶赶着马儿问道:“小侯爷,是有不快?”

        “嗯,我在想这一天房相才说了几句话,五句?六句?”

        杨婶又道:“房相是个很忙碌的人。”

        张心安叹息一声,收紧了自己的衣衫,回到骊山的时候天色已入夜。

        家里,弟弟秋儿正在哭着,姐姐正在数落着他。

        张心安疲惫地坐下,打断了姐姐的数落,“姐,房相好像不愿意教我。”

        张清清也不管弟弟了,将他交给了婶婶照料,问道:“房相都与你说什么了?”

        他将一天的遭遇都与姐姐说了,包括房相在书房坐了一天,根本没有传授任何话语。

        张清清道:“你觉得房相应该如何教你?”

        “弟弟不明白姐姐的意思。”

        “且再过一段时间,你按照约定每隔两日去房相那边看书,他若还这般,姐姐亲自陪你去问个明白。”

        听着姐的话,张心安心头好受了一些,“还是姐对我好。”

        张清清有些担忧,让房相做他的老师,这个笨弟弟以后多半也要吃不少的苦头。

        贞观十七年的大唐进入了腊月。

        张阳正在看着技术院送来的一卷书,现在长安的纸张越来越多了,关中这一年都不缺纸了。

        皇帝有了自己造纸作坊,便加大了力度造纸,一尺贞观纸只要十钱,价格说不上便宜,也说不上太贵。

        书卷上的卷名便是黄河治理束水冲沙的可行性报告。

        李玥将一碟麦饼放在桌上,“还未用午饭吧。”

        张阳吃着麦饼放下书卷。

        “怎么样?”

        “还是差点火候,理论足够了,但实践报告还是做得很差。”

        李玥也吃着麦饼,点头道:“味道真是不错。”

        王婶脚步匆匆而来,打断了夫妻俩人暂时的空闲时光,她着急道:“医馆的大夫说,王公公已到弥留之际了。”

        张阳放下手中的麦饼,诧异道:“怎么会这样?”

        王婶又道:“还是县侯亲自去看看吧。”

        “我这就去。”

        张阳简单收拾了一番,穿上外衣,脚步匆匆出了家门。

        晌午的骊山,每到腊月时分是这里的孩子最玩闹的时候,张阳脚步匆匆,从他们的玩闹中穿过。

        来到医馆,现在正是寒冬,也正是风寒高发的时节,来看病的人不少。

        也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匆匆而过的青年就是骊山县侯。

        张阳来到一处病房,见到了躺在榻上的王公公。

        崔知悌叹息道:“久病缠身,现在倒下已是病入膏肓,县侯,如今的他正是弥留之际,有什么想说就说吧。”

        <div  class="contentadv">        张阳点头道:“多谢了。”

        崔知悌摇头一叹,“作为太监,他算是长寿的,此人可还有家人?”

        张阳摇头,“他没有亲人。”

        “嗯。”

        崔知悌点着头带着自己手下的医者走出了这间病房,也带上了门。

        张阳看着这个老人家,不知道该说什么。

        良久,王公公缓缓睁开眼,转头看来,低微的嗓音唤了一声,“县侯。”

        张阳道:“您老这辈子辛苦了。”

        王公公转回头目光看着病房的屋顶,低声道:“在骊山的这一年,是老夫觉得最幸福的一年,谢谢县侯。”

        张阳看着窗外又道:“别说了,越说越不好受。”

        “县侯是在责怪老奴当初没有听从劝告,早日离开陛下。”

        张阳双手背负,站得笔直,“那是您的坚持,如果您觉得这算是善终,那就是善终了。”

        王公公又咳了咳嗓子,“其实自从齐州之乱后,陛下越发多疑了。”

        “嗯,他已经有三年没来骊山了。”

        “其实两月前,老奴就听闻陛下病了。”

        “我猜到了。”

        “呵呵呵……”

        这老人家的笑声并不好听,甚至有些渗人。

        这还是第一次听到他笑。

        却已是弥留之际了。

        张阳又道:“王公公,您有什么心愿吗?”

        他缓缓道:“陛下的人多半在路上了,他们会将老夫陪葬昭陵,这就足够了。”

        “就这些吗?”

        王公公点头道:“以前老奴自觉没什么牵挂了,但现在有,愿骊山能够一直宁静富贵,心里有了放不下。”

        他的话语断了顿。

        张阳递上一碗热茶,又被他推开。

        王公公摇头道:“老奴不渴,今日便告诉县侯,陛下确实得病了,而且知道这件事的只是仅有的几人,包括老奴在内,诸多皇子也不知晓,只有皇后,老奴,卢照邻以及些许内侍而已。”

        “至于陛下的病情究竟如何,老奴便不知了,也就只有从只言片语中得知久病不愈,仅有这些了,老奴实在不愿见将来有一天陛下与骊山会兵戎相见,那这天下……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张阳的目光看着这位老人家,他慈眉笑了笑,最后闭上了双眼。

        夕阳落入这间病房,张阳坐在椅子上,苦恼地抚着额头,又一位老人家离开了骊山。

        不多时,李君羡带着人来了,他们带走了王公公。

        张阳平静地看着人将他带走,神色凝重地走回骊山。

        至少他在骊山的这一年多,过着的是属于他自己的生活。

        王公公走了,他直到弥留之际还忠心于陛下。

        也有郑公,始终不愿意从朝堂上退下来,直到他死去。

        这时代的人总是这样……

        张阳去了王公公住过的宅院,收拾着他的屋子,居住的地方很简单,也只有一些必要的家具,没有多余的东西。

        将一些衣物收拾好,点燃一把火烧了,就当是了却了这么多年以来的交情。

        回到山上的时候,情绪不是太好。

        李玥安排着孩子们,让他们用饭后便自行离开,屋内留下了夫妻俩人,低声问道:“怎么了?”

        “王公公走了。”

        “听婶婶说了,父皇会给他老人家一个应有的后事。”

        张阳低声道:“这一次听王公公说了,你父皇确实得病了,我想这一次太医署派人去天山问药,多半是为了以后病情若有恶化,有备无患。”

        李玥神色紧张,“可知是何病症?”

        “不知道?”

        “我这就去写信去问母后。”

        张阳拉住她的手,轻轻摇着头。

        李玥不解地看向夫君,从眼神中看到的都是警惕,疑惑道:“怎么了?”

        “不能去问,一定要装作不知道。”

        李玥重新坐下来,想着事情的前因后果,眉头紧锁,闭着眼,她的睫毛因为紧张有些跳动。

        想到刚刚要做的事情,此刻竟有些后怕。

        见她坐在椅子上有些无所适从。

        张阳走到她面前,蹲下身,抓着她的手,抬头看着她,“皇帝的身体状况是最最严密的事,王公公临终前将这件事告诉我,你父皇的猜忌已经够多了。”

        李玥低声道:“就因为他是皇帝,他连自己的儿女都可以猜忌。”

        张阳轻拍她的手,“很残酷吧。”

        “不残酷。”李玥摇头道:“与我在孩童时经受的那些相比,眼前这点又算得了什么。”

        张阳释然一笑,“是呀,以前不论有多难都走过来了,其实你的内心已经很强大了。”

        她也跟着笑了,低声道:“我们家就没有弱小的人。”

        张阳起身坐在一旁,低声说着接下来的安排。

        屋外,张清清带着两个弟弟坐在炉子边正在烤着羊肉串吃,她的目光时不时看向书房,可以见到灯火照映下爹娘对坐的身影。

        “姐,爹娘说什么呢?”

        张清清摇头,“听不清,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情。”

        书房内,李玥一手扶着太阳穴,看着眼前的图纸,“以前要将骊山建设成一片产业集群,现在倒好,整个关中都成了产业集群。”

        “嗯,我们要壮大自己就只能这么做。”

        李玥低声道:“看似朝中抓着生产端,实则控制力很差,我们只要切断生产端,整个关中的经济就会立刻停摆。”

        张阳在书房中来回走着,“如果关中的经济一旦停摆了,皇帝会怎么做?”

        “除了勒令各县恢复生产,他没有任何的办法。”

        李玥还有些犹豫,“我们能做到这么大的号召力吗?”

        张阳颔首道:“这件事我来办。”

        李玥搁下手中的笔,低声道:“这段时间,骊山会抓紧积累货物,我与小慧,小武来安排。”

        张阳走到门前,打开了家门,三个孩子便跑了进来,各自手里拿着一大串的羊肉,吃得很美。

        “爹,刚刚与娘在书房说什么了?”

        三个孩子很是自觉,各自放好脚盆,坐成一排自己给自己洗着脚。

        张阳也洗着脚,坐在三个孩子面前道:“咱们家要时刻做好的打算,做最坏的准备。”

(https://www.bqduo.cc/biquge/119_119759/c11565171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