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礼部,新任尚书温彦博倒是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蝇营狗苟。
他为人也是如此,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对于这诗,喜欢就是喜欢。
对于李秋平日里的作为,该痛斥的还是要痛斥。
所以他也和自己的好友令狐德棻一起讨论、品评起李秋近来的这两首诗来。
这令狐德棻,也是出身名门,非常有学识、品德的一个人。
之前,他也一直在朝廷进行编著史书的工作。
这一次因为鸿胪寺和礼部在突厥使臣执失思力面前丢了脸。
李世民震怒,所以把他调来了担任礼部侍郎。
同温彦博一起共事。
他们这两个人,也都是真正做学问的人。
很是难得的在讨论学问,诗句时,能够摒除去其他的杂念。
去伪存真,方得始终。
“令狐德棻,虽说这北平王,平日里不修边幅,居功自傲。”
“做起事情来更是无礼,缺少规矩。”
“但不得不说,他作出的这些诗句,当真是无可挑剔。”
“自有风骨在其中。”
“就是这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两句诗,他只作出了一半。”
“同样的,芙蓉园有乐公主醉酒这首诗,难得看似完整。”
“但总感觉起来,还是有哪里怪怪的,仿佛是缺句一样?”
这时候,令狐德棻同样是捋着胡须,不断点头。
“温大人您所说不错,就有乐公主醉酒一诗,我也是感觉缺点什么。”
“还有像之前他送给李靖的射天狼那首诗,也是一样。”
“唉,像这种只作了一半的诗。”
“有时候,真的是让人意犹未尽,暗自焦急。”
“而且这北平王作出的诗,无论是水准,还是意境,都令人望而生畏。”
“想要补全,也是极难。”
“狗尾续貂,差的太多。”
……
另一边,在芙蓉园之中。
让李秋等人感觉无比意外的,竟然来了一位稀客。
那就是李音的父亲,太上皇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
李道宗这个人,也是李秋曾经同自己印象流中进行过大幅度校对的一个人。
在后世,由于很多传奇小说、评书的缘故,李道宗被黑化。
可是由于当时武珝的闺蜜李音,李秋就特意对李道宗仔细了解了一下。
结果却是大出所料。
李道宗与李世民是同一位曾祖,李虎。
乃是一位骁勇之人,行军打仗的好手。
当年太上皇太原举兵之时,年仅17岁的李道宗就随同李世民一起征战。
从平窦建德,破王世充,屡有殊效。
在他20岁那年,被任命为灵州总管。
李道宗坚守孤城,并派兵出击,大破突厥骑兵,因此被封为任城王。
这几年的在抵御突厥的大战之中,李道宗也是身先士卒的一位主要将领。
在去年底,李世民在宫中同兵部尚书李靖闲聊,谈论当今名将之时,就曾说。
“未来大唐名将,主要有李世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
“勣、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
对于李秋,在李世民那里一直当自己的儿子,大唐的皇子看待。
所以每次品评大唐将领,李世民从来都不提李秋的话茬。
这在李靖等人的心中,也是一个从不相提的潜规则。
同时,这李道宗除了善于用兵外,也颇为的勤奋好学。
喜欢与士大夫交往,一点王爷的架子都没有,因此素有贤名。
史书中也有云:道宗军谋武勇,好学下贤,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
像李音,是武珝最要好的闺蜜,更是芙蓉园中的常客。
但是这江夏郡王李道宗,却是第一次来。
因此,李秋也是格外的重视,直接亲自出门相迎。
一见到李秋如此,李道宗也是甚感意外,急忙客气的说道:“北平王,竟劳烦你亲自相迎,端的是太客气了。”
李秋这时候急忙笑着摆手,“王爷你第一次到我芙蓉园中做客,我自然是要亲自相迎的。”
“而且令嫒也是我们芙蓉园中和武珝的好友。”
“咱们也算是一家人,来到这里,可千万不要太拘礼。”
听到李秋的话,李道宗心中不由得暗自感叹。
他的年纪,小李世民三岁,绝对是李秋叔叔辈的人。
之前自己的女儿总往芙蓉园这边跑,李道宗的心里最初是很排斥的。
那时候毕竟商贾出身的李秋在上层社会中名声不好。
尤其是在那些士族门阀组成的士大夫群体中,口碑就更差。
这李道宗平日里与士大夫们走得近,自然也就与李秋更为疏远。
这要是自己的女儿效仿应国公武士彟的女儿一样,与李秋传出什么绯闻。
那自己这张老脸还往哪里放?
可是无奈他是军中将领,常年在外带兵打仗,从小就被宠惯了的李音管不住,也就随她去了。
但是后来,随着李秋的功勋越来越多,才名越来越大。
无论民间还是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这李道宗对于李秋的认知也有了天翻复地的变化。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他能够察觉的出,这陛下和娘娘对于李秋的宠爱,简直是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就这样一个二十左右岁的年轻人,简直就是前景无限。
未来不可限量。
于是乎,他不仅不排斥女儿到这芙蓉园中来,甚至是还期望着年龄日渐长大的女儿,能够找一个这样的夫婿。
哪怕是给李秋做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看应国公武士彟的那么宝贝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吗?
(https://www.bqduo.cc/biquge/119_119197/c4576081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