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多次提及神秘的一僧一道,"僧"是茫茫大士,也就是癞头和尚,"道"是渺渺真人,也就是跛足道人。他们二人,要么联袂出场,要么单独呈现,不仅开篇引出《红楼梦》的主人翁,而且总是在情节发展剧情需要时从天而降,或是从重要人物的对白中自然地一语带出。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还专门用诗描写了一僧一道的形象: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有宝光。破纳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一头疮。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曹公以这样奇特的手法钩沉一僧一道,尤其是他们多次神秘出场,有什么寓意呢?
一、串联
《红楼梦》从开场到结局,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都贯穿始终,累计出场有(不完全统计)60多次,他们如此高频率呈现,是刷存在感吗?
显然不是。
一僧一道的出场,其实在整部红楼梦中起着"一线串珠"的关键作用。可以说,一僧一道把《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很完整很玄幻地贯穿起来,无缝对接,值得深思和玩味。
一僧一道在《红楼梦》中尽管不是主角,却是不可或缺、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
《红楼梦》开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就写道,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在大荒山青埂峰对话,说是一群冤亲情孽要下凡历劫,使得山上的弃石通灵宝玉很好奇,请求一僧一道带它到尘世间去。
一僧一道就这样开场,在曹公的笔下,是那样的潇洒、自然:"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
紧接着,曹公笔峰一转,就写道大善人甄士隐在梦中梦见一僧一道"袖石而来","若即若离"地相告《红楼梦》的前世因果,但甄士隐却没记住,"忘了大半"。隐隐的喻示着甄士隐的不幸,注定着是悲剧人物。
后来的情节展示果然如此。
甄士隐元宵节前从奶母手中接过三岁的女儿甄英莲,抱在怀中,走至街前看热闹时,一僧一道于是化身为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来到甄士隐跟前:
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足,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癞头和尚大哭着问甄士隐,"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意欲度化英莲"舍我罢",可惜甄士隐没有听懂,以为是疯话,没在意,后来又念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甄士隐感到惊奇,欲问个明白时,一僧一道便没了踪影。
《红楼梦》由此徐徐拉开画卷。
后来,一僧一道多次串场,有时结伴而行,有时各行其是,对《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或脱度、或点化、或指点迷津、或解除冤孽。
《红楼梦》的结尾,贾宝玉离家出走,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去寻找儿子时,在冰天雪地中见到一僧一道扶着穿上猩红袈裟的贾宝玉,一同飘飘荡荡地消失在茫茫大雪中。
这是一僧一道联袂出场的最后一次。可见,《红楼梦》不仅有宝黛相恋这一主线,还有多条隐线,其中,一僧一道是最不可忽视的一条隐线。
读懂了"一僧一道",才能真正读懂四大名着之首《红楼梦》。
二、度化
一僧一道的出场,带有明显的度化功能,且二人各有分工,癞头和尚主要负责度化女性。
如:甄英莲、林黛玉,均在3岁的时候,癞头和尚欲度化其出家,但都没有得到两家家长的许可,林黛玉的父母当时更是舍不得把女儿托咐给疯疯癫癫的癞头和尚。由此注入甄英莲、林黛玉二人一生坎坷不幸的命运,抹上悲剧的色彩。
而跛足道人主要负责度化男性。
如:甄士隐顿悟。大善人甄士隐在丢失爱女,家中又着大火后,无奈变卖家产后,携妻投靠岳父封肃,又遭到冷遇,勉强维持一两年后,甄士隐便急忿怨痛,贫病交攻。后强撑拄着拐杖上街透气,就碰上唱着"好了歌"的跛足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时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原本极具慧根的甄士隐听完"好了歌",立时顿悟,便将跛足道人肩上的褡裢背了过去,随他一道飘然而去。
还有柳湘莲出家。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写道,刚烈的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莲心生悔意,似梦非梦地走到一个破庙,遇见跛足道人正在捕捉虱子。柳湘莲与道人一番对话后,掣剑去除三千"烦恼丝",抛下红尘,随之出家,黯然而去。
三、治病
一僧一道的出场,还带有治病的色彩。
主要体现癞头和尚给林黛玉、薛宝钗治病及二人同时出场给贾宝玉、王熙凤治病等几段故事情节上。
林黛玉、薛宝钗都需服"冷香丸"。不同的是,癞头和尚对黛玉之病是"口头医嘱",而对薛宝钗是直接配药。
且都是以林黛玉、薛宝钗各自在不同的场景下口述,一语带出。
在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林黛玉被外婆贾母接进贾府时,面对贾府众人对她身体不好"不治之症"的疑惑,自己就主动说出了病情:
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3岁那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我的病是先天的不足之症,需吃人参养荣丸维系,若要好,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一概不见外姓亲友。
书中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守府宝玉会秦钟"写道,周瑞家的与宝钗闲聊时,笑着说道:
为这病,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医治,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多亏一个专治无名之症的秃头和尚,说是这是胎里带来的热毒,需服用一个海上方"冷香丸",要以一包药末子为引子。
而一僧一道同时出场治病,则是在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贾宝玉、王熙凤二人中了马道婆和赵姨娘在背后使的"邪法",魇魔附身急需救治的情况下,"双真"再现,书中写道:
从空中响起木鱼声,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一道联袂而来,癞头和尚念着谶语"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崇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知道后,令贾政把二人请到贾府为贾宝玉、王熙凤治病。
跛足道人先道,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持涌持涌后,可治病,去邪祟,去冤疾。癞头和尚随之接过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也。人世光阴迅速,尘缘未断,奈何奈何……。"后又说了几句"疯话",道:此物已灵,悬于卧室,除自己亲人外,不可令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好了。
在一僧一道联合施法下,果然,三十三天过后,宝玉和王熙凤的"魇魔"消除,得以重生。
四、救命
跛足道人单独出场,还体现一个"救命"的功德。
《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玉祥正照风月鉴"写道,好色的贾瑞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后,未曾醒悟,依然痴情于她,不久病入膏肓。
贾瑞将死,弥留之际,跛足道人携风月宝镜以"专治冤业之症"单独出场,完成曹公特设的"救命"任务。
于是,跛足道人以风月宝镜度化贾瑞,要他在三天之内,只能用镜的反面照自己,把握最后"起死回生"的机会。
这风月宝镜原本是一个宝物,不能正面视人下,是可以救人的。
只可惜,贾瑞不懂得知足,用镜子的正面、反面照个不停,他的爷爷贾代儒更不识宝物,反言宝物是"妖镜",说"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
未听跛足道人的医嘱,贾瑞最终一命呜呼。
五、隐喻
《红楼梦》中神秘出场的一僧一道,其实就是作者曹雪芹自己的化身。
这部长篇人情小说,是曹公根据自己的出身经历在自传体的基础上引入玄幻的神话传说,进行了大量的虚构和艺术加工。因曹公所处的时代是清朝"乾隆"时期,"文字狱"正在势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抓进牢房,轻则作品被焚,重则累及全族受诛杀。
因此,曹公创作时,只好虚以应对,借助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通过一僧一道两个神仙的出场,相当于献身说法,对社会世态百相娓娓道来,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特殊的艺术手法揭示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
但曹公又担心小说写得过于玄幻,让读者感觉云里雾里,就通过一僧一道的出场,他们的谶语也好,好了歌也罢,或者是世俗的市井语言、迷信说法,无非都是一种"隐喻",提示读者要好好把握小说的主旨和故事情节、人物名字等等带来的玄机,且由此埋下伏笔。
如:跛足道人携风月宝镜救贾瑞,曹公为什么要植入这一故事?
按理,图便宜无行止的纨绔子弟贾瑞色胆包天,痴迷于其嫂嫂王熙凤,用不着以这样的方式救他。
跛足道人之所以用风月宝镜救贾瑞,其实这是曹公自己内心真正的警示:
人要懂得知足,不知足,过于贪痴必然会害了自己,任凭什么宝贝,就是神仙凡也解救不了。
同时提醒读者看《红楼梦》,不能停留在表面,在了解《红楼梦》女性闺阁之情上的基础上,需更深层次地分析《红楼梦》揭示的玄机,才能读懂《红楼梦》。
(https://www.bqduo.cc/biquge/116_116008/c4679330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