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蔡瑁的一番耳语之后,曹操就像注入了一支强心针,脸上的阴霾、彷徨、茫然、惆怅,顿时一扫而光。
回味了一阵之后,曹操又确认道:“徳珪,消息是否可靠?”
“丞相大人放心,千真万确!”蔡瑁胸有成竹地说道。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这件事千万不可与任何人提起!”
蔡瑁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道:“那是自然!以后末将再有什么好消息,依然一如既往地,只向丞相大人一个人汇报!”
曹操狡黠一笑道:“以待时变!妙,妙啊,徳珪!以待时变,哈哈哈!”
蔡瑁也跟着一阵傻笑。
“既如此,我军就不妨在这里屯扎下来,继续按兵不动、静候佳音,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再说!也许用不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大事可成矣!”
曹操一脸期待地憧憬着未来。
蔡瑁又一阵小鸡啄米般地点头道:“是是是,丞相大人所言极是。”
“那你就先忙吧,老夫也回去了!”
说完之后,曹操便起身离开了蔡瑁的军帐。
回到中军大帐之后,曹操仍然无法平静自己内心的喜悦,一个人坐在那里心花怒放起来。
原来,蔡瑁对曹操所说的,是江东目前的一些情况。
之前蔡瑁派到江东一些细作,今日据细作回报,江东目前并不是铁板一块,刘备与孙权不过是貌合神离,关羽、张飞也与周瑜手下的将军大打出手,双方大有水火不容之势。
曹操听完了蔡瑁的一番讲述之后,不禁联想到了当年的郭嘉。
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当年的基业并未得到根本的瓦解。
随后袁绍郁郁而终,但他的三个儿子却依然尚在。
如果他们能够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话,曹操想要消灭整个袁氏集团也绝非易事。
就在曹操准备对袁氏集团一网打尽的时候,郭嘉却站了出来,力排众议,劝曹操静观其变。
原因很简单,如果曹操逼的太急,袁氏三兄弟就会变得非常团结,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毕竟血浓于水、疏不间亲。
而如果曹操对其置之不理的话,袁氏三兄弟就会为继承袁绍基业之事而变生肘腋、祸起萧墙。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袁谭便与袁熙、袁尚大打出手,双方闹了个两败俱伤。
这时曹操再出来收拾残局,结果袁谭阵亡,袁熙、袁尚逃往辽东,又被公孙康砍下人头送了过来。
就这样,曹操通过静观其变,便轻而易举地消灭了整个袁氏集团。
此时的刘备已经是穷途末路,除了江东,天下已经再无他的容身之所。
所以刘备虽然擅长逃跑,现在却是无处可逃,只能乖乖地待在江东寄人篱下、看人脸色。
而孙权作为一方诸侯,又岂能长期地收留刘备那个伪君子?
就算刘备再委曲求全、再忍辱负重,他手下还有两个活宝。
一个关羽,一个张飞,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们是绝无可能对孙权和周瑜那帮人卑躬屈膝、唯命是从的。
刘备是那种不甘于人下的人,让他暂时地寄人篱下还可以,让他长期对别人俯首称臣,他绝对做不到。
当年的吕布收不了他、当年的袁绍收不了他、当年的刘表收不了他,就连老夫也收不了他,就更别说一个乳臭未干的孙权小儿了!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
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刘备和孙权肯定会反目成仇,斗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
到那时,老夫再故伎重演,出来收拾残局,岂不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拿下整个江东!
曹操想着想着,又情不自禁地讪笑了起来。
然而,这只是曹操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一个组织要集体去做一件事情,或者去完成一个任务,一线的人员才是最掌握准确信息和最了解轻重缓急的。
外行领导内行、业余指挥专业,只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蔡瑁虽然是曹操的下级,但他却是一线的头领,所以他比曹操更了解这场仗应该如何打。
也正因为如此,蔡瑁想让这场仗怎么打,就完全有能力让这场仗怎么打。
蔡瑁想主动进攻,可以跟曹操使用一番说辞。
蔡瑁不想进攻,就可以跟曹操使用另一番说辞。
而无论使用哪番说辞,蔡瑁都会说得句句在理、头头是道,曹操由于不了解情况,只有连连点头、啧啧称赞的份儿。
因为蔡瑁是一线人员,所以他远比曹操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情况。
蔡瑁虽然并没有夸大其词,所汇报的情况也都完全属实,但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当年的袁谭、袁熙、袁尚,的确是手足相残、祸起萧墙,在袁绍尸骨未寒之时便大打出手,最后导致全军覆没。
但这几个人只不过是少不更事的纨绔子弟,从小便锦衣玉食、娇生惯养,根本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自己本身也没什么本事。
所以,几个有钱的公子哥才会为了争夺家产而大打出手,完全无视曹操的存在。
但刘备和孙权就不同了。
刘备可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甚至惊涛骇浪的人,从徐州跑到许昌,又从许昌跑到徐州,再从徐州跑到邺城,又从邺城跑到汝南,最后又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逃窜到了江东。
虽然刘备是一路东跑西颠、东躲西逃,但他却是经历过九死一生的人,绝对不会在大敌当前的时候,做出自相残杀的事。
孙权虽然年纪尚轻、资历尚浅,却也绝非等闲之辈。
孙策遇害之后,孙权便接管了整个江东,那时的他只有十九岁,还未到弱冠之年。
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八个年头,孙权依然稳坐泰山一般地掌管着整个江东。
而且这八年当中,在孙权的苦心经营之下,江东也在明显地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周瑜是何许人也?
一位满腹韬略、风度翩翩的儒将!
就连周瑜这样的人也心甘情愿地一直在孙权手下效力,足见孙权的过人之处。
这些因素蔡瑁自然心知肚明,因为他与孙权打交道多年,又跟刘备在荆州接触了很久,所以孙权、刘备是什么样的人,蔡瑁还是一清二楚的。
蔡瑁之所以在曹操面前,对这些不利因素只字不提,主要还是想把战事一直拖延下去。
军人不打仗虽然没有战功,但也不用承担战败的责任,更不用去冒出生入死的危险。
更何况曹操一旦君临天下,对蔡瑁来说,很可能会面临着卸磨杀驴的风险。
所以蔡瑁才会建议曹操静候佳音,曹操也才会信以为真。
(https://www.bqduo.cc/biquge/115_115660/c4679282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