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我听见同屋的女知青陆续起床之后,也跟着起床了,这时天都还没亮。
毛薇正在对着镜子梳头,见我起来,小声说:“早上有碴子粥,只是不顶饱,你要是有包子馒头啥的,自己拿去灶房热。早上还要上工,吃饱点。”
我点点头,也梳梳头,穿好衣服,从背篓里拿出脸盆,把毛巾和牙杯也放进去,然后跟着毛薇一起去院里洗漱。
毛薇还说:“我早上才看见那小背篓,小小的,太稀罕了。你从哪弄来的?”
我小声说道:“市宾馆的刘老爷子做的,刘婶子和牛嫂看我年纪小,怕压坏了我身子骨,送了一个给我。”
听我说完,毛薇倒没什么意外:“刘婶子和牛嫂还是那么热心,我也见老爷子每天就折腾编竹器,倒是不知道他手艺这么巧,下次去市里,我也找刘婶子买一个。”
洗漱完,我摸出两个大肉包放在盒饭里,跟着毛薇去灶房,灶房里已经有两个女知青,正在起锅,见我和毛薇进来,还打了招呼。
热好包子,我用饭盒装了一碗碴子粥,用盒盖放着包子,跟毛薇又去了大屋吃饭,已经有几个男知青在吃饭了,大屋的炉子没有解开,但灶房的温度传过来大屋里也是暖暖的。
毛薇啃着荞麦窝头,一边喝着碴子粥,一边小声吐槽剌嗓子。
别说大肉包子,其他知青连二合面的都很少有人吃,大多数都是粗面窝头馒头,不过他们也只是眼馋的看了眼,倒是没什么特殊反应。
毛薇小声说:“我来的时候也带了不少白面大肉包子,后来才发现,饿是饿不死,但要是天天吃白面肉包那妥妥得饿死。”
我看了看手里的大肉包子,突然就觉得它不香了。
江北村对知青太友善了,其实知青里能拿满工分的真不多,只有男知青里有那么七八个,女知青倒是有那么一两个因为工种不同有满工分,大多数人能拿到一半就不错了。
毛薇家境其实还不错,出生在京城,也不怎么受得了苦,来这三年了,现在还拿的六工分,而且她家现在条件也一般,嫂子又怀上了,家里住的地方都不够,父母已经是隔四五个月才给寄一回东西,也不够什么。
吃好早饭收拾好碗筷放回房里,毛薇拉着我跟着知青大部队跑。
以前严知青带男知青,苏知青带女知青,但苏知青病了之后,女知青也要跟着严知青跑了。
我有些奇怪:“苏知青生了什么病?很久了吗?”
毛薇脸色变了变,最后咬牙小声跟我说:“前些日子苏知青被村东边的张三顺家小闺女撞进松江支流里,还是严知青救上来的。”
不过上来之后苏知青就病的很严重了。
但也因为这事儿,严知青跟大队长打了申请,要和苏知青结婚。
据说,严知青和苏知青以前是同学,两家还定了亲,后来失散了,没想到下乡的时候遇上了,也是缘分,两人一直在处对象,村里都知道。但知青们大都担不起事,严知青和苏知青怕出事,就一直拖着。
上半年胡建军来了之后,很快融入了村子里,机敏能干又圆滑有格局,严知青一眼相中了让他来做新的负责人,但怕他新来的镇不住这么多知青,所以还是拖了会,没想到张三顺家小闺女能干出这么大的事。
苏知青貌美温柔,严知青虽然面貌普通,但沉稳有担当,做事严谨有条理,很受大队长器重,即使在村里年轻一辈里也是十分有威望的,张三顺家小闺女很早之前就看上了严知青,但严知青和苏知青处对象的事村里很早就知道,谁能想到这小闺女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所以···严知青和苏知青也快要结婚了。
毛薇点头:“嗯,不过···王志的对象是村里人,严知青和苏知青结婚这事,没有先例,也不知道村长批不批地,他们结婚之后要住哪里呀。”
别说什么建设农村了,大部分农村都很怕知青去的,干不了多少活,事儿还多。
好多知青,即便下乡的是满是热情与无知的冲动,但在农村里干上几个月农活,再想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城,都会有一种心如死灰的美感。
在这样没有尽头的时日里,有的人会坚守本心,他们早晚要回去,成家只会拖累他们的脚步还伤害别人的感情与家庭,但有的人,会因为受不住苦难,而选择结婚。
结了婚,就是本地人了,妻子家或是婆家,总会帮衬着。
尤其是女知青,知青都念过书,城里人,长的大多比起乡下人白净斯文,很多大小伙子都渴望娶到知青,所以大部分女知青嫁过去,日子都不错,当然,日子过的怎么样,还看自己怎么过的。
(https://www.bqduo.cc/biquge/114_114647/c4679330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