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 第154章 老友相见(二十年)

公元  1401  年,草长莺飞的四月初,南蓬莱金陵(今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巡抚衙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南蓬莱巡抚杨秋任职十余年,兢兢业业,功绩卓着。今经皇甫丞相力荐,特诏此入京担任参知政事,望卿继续努力,为国为民,钦此!”一名太监高声念着手中的诏书,读完后,他满脸笑容地转向杨秋,贺道:“咱家在此恭贺杨大人荣升!”
  杨秋在女官的搀扶下,微微躬身回礼,然后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太监,笑道:“赵公公客气了,这点小意思全当是请公公喝茶了。”
  赵元接过银子,喜笑颜开地道:“哈哈,多谢杨大人赏赐,那咱家就不打扰了,先行一步回京复命了。”
  “公公慢走!来人,快快送送赵公公!”杨秋吩咐道。
  待赵元离去后,杨秋缓缓坐下,手持诏书,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忧虑。她叹口气,对着身旁的女官道:“最终还是要去京城啊,说实话,我真是一点儿也不想去。”
  叶雯轻声安慰道:“大人,这可是陛下对您的信任与器重啊。京城乃国之中心,能有更多机会施展才华,为国家效力。”
  杨秋无可奈何地轻笑一声,接着摇了摇头说道:“唉,道理我都明白啊,但官场如同战场一般,局势变幻莫测、风云难测,我实在不想被卷进这摊浑水之中啊!”
  “唉,罢了罢了,我来到此地已经近二十余载,也是时候返回京城去探望一下昔日的老友们了。”杨秋感叹道。
  是啊,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自从公元  1382  年,杨秋、皇甫玉林和苏云三人结束了在翰林院为期三年的学业,被派往地方任职以来,杨秋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与他们相见了。
  杨秋回忆起往昔的点点滴滴,不禁心生感慨,自嘲地说道:“时光匆匆,如今我已年过半百,遥想当年初来乍到之时,自己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姑娘,而如今岁月如梭,转眼间便已步入暮年!”
  “大人您并不算老啊!”叶雯连忙安慰道。
  杨秋微笑着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前往京城也是好事一桩,可以推行一些利国利民的良策。”
  “大人,您真可谓是心系天下,一生都为了大宋和百姓啊!”叶雯由衷地赞叹道。
  “大宋给予了我生存的机会,自小立下志愿要为大宋、为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杨秋神情坚定地回答道。
  杨秋所言不假,她的确是元朝末年被东宋移民所接纳的难民之一。那时,如果不是东宋让他们一家在蓬莱安家落户,并给予各种优厚待遇,恐怕他们早就在元末的战乱中丧命了。自小,杨秋就心怀感激之情,立志报答东宋和此地的百姓。
  她深知为官乃是最简捷且最佳的途径,可以为东宋和百姓做事情。于是,她发奋图强,勤奋好学,最终如愿以偿,步入仕途,到地方任职,与她同期的翰林学员,如皇甫玉林等人早已飞黄腾达,但她依然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千万别太高看一省巡抚这个职位,尤其是在这南方地区,这里尚待大规模开发。
  尽管在此之前,赵启璋、李应文等前辈曾大力推进南方的开发进程,但也仅限于新广州(现今的澳大利亚悉尼)、新开封(如今的澳大利亚堪培拉)等周边地区取得了较大进展。至于金陵这样的城市,在她到来之前,还不过是未被开垦的小村落罢了。
  在杨秋的卓越治理之下,南蓬莱行省已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其繁荣昌盛之势令人瞩目。相较于南方其他三个行省,它的发展速度可谓一骑绝尘,甚至直逼北方及南洋等地的数个行省,大有后来居上之态。
  自杨秋出任巡抚之日起,她始终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汉人与当地土人之间的融合进程,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此外,在她的积极倡导下,南蓬莱行省成功向西拓展出两个府——西州府(现今位于澳大利亚的塞杜纳)和抚远府(如今地处澳大利亚的埃斯佩兰斯)。
  而作为行省首府的金陵府,则更是热闹非凡、繁花似锦,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南方第一大城市。它的规模超越了老一辈的新广州和新开封,人口多达三四十万之众。
  不仅如此,金陵还坐拥着仅次于新广州开皇港的隆兴港,这无疑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此地乃是南方重要的商业枢纽以及新兴手工工场的聚集地。
  在杨秋的大力支持和鼓舞下,金陵本地的手工工场犹如春雨过后的竹笋一般,纷纷涌现出来,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
  然而,这并非毫无缺点。例如,手工工厂的工作环境恶劣至极,工作时间过长,而薪资却并不高;此外,土地兼并等问题亦逐渐浮现。这些难题皆超出了杨秋所能应对的范畴。正因如此,此次她才会同意入京为官,希冀能够亲面圣上,呈报这些棘手问题,并期盼得以妥善解决。

  四月初六,杨秋踏上进京之路。经过十余日的航程,她终于抵达离别已逾二十载的临安城。
  在港口等待她归来的,恰是睽违近二十年未曾谋面的老友皇甫玉林与苏云。
  当杨秋望见他俩时,泪水夺眶而出:“好久不见啊!”
  “好久不见啊!”皇甫玉林和苏云同样噙着泪花,凝视着她说道。
  “走吧,我们已经找好了地方,我们三个人好好聚聚!”皇甫玉林走到杨秋身边轻声说道。
  “嗯!”杨秋脸上露出微笑,轻轻点了点头。
  随后,三人一同驾车驶向皇甫玉林二人提前准备好的目的地。
  “这是?翰林院!”抵达目的地后,杨秋惊讶地喊出声来。
  “没错,还记得吗,二十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喝的最后一次酒!”苏云感慨万千地回应道。
  “记得!”杨秋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
  “走进去吧!”皇甫玉林热情地招呼着大家。
  当他们踏入翰林院的大门,杨秋才惊觉这里与二十年前几乎毫无二致:“一点变化都没有,还有这酒……”
  杨秋缓缓拿起桌上那瓶来自皇家商社、有着二十年历史的陈酿。
  “这酒可是我特意珍藏的,就等着今天咱们仨一起开怀畅饮呢!”苏云露出欣慰的笑容,轻声说道。
  “嗯!”杨秋感动得热泪盈眶,频频点头。

(https://www.bqduo.cc/biquge/114_114580/c4679315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