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明末】公主为帝 > 第47章 语言

朱媺娖的杀手锏是一百来个会满语、剃了头发家丁级别的士兵,真是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咬牙切齿.jpg)。
  许久没有出场的左良玉之子左梦庚的岳父王世忠是当年海西哈达部的酋长次子,后来哈达部被努尔哈赤灭掉,王世忠逃到明朝,成了降夷将领,改名王世忠,在左良玉安排下把女儿嫁给了左梦庚。
  王世忠他和他的女儿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满语,左梦庚跟随妻子同样学会了满语。妻子及其仆从还经常对其讲起满清风土人情,使得左梦庚心向往之。左良玉死后,残部向八旗投降,靠着这层关系,还是王世忠接洽。
  呵呵,左良玉给儿子娶的媳妇跟努尔哈赤还能攀上亲戚,真是用心良苦啊。
  左梦庚娶的哈达那拉氏女子,有个堂姑就是王世忠的堂姐是努尔哈赤侧妃。
  努尔哈赤小妾很多没法统计,可有妃位的还是比较少的,总共才5个妃子:原配佟佳氏生褚英和大贝勒代善,富察氏生三贝勒莽古尔泰,乌拉那拉氏生多尔衮三兄弟,叶赫那拉氏生皇太极,哈达那拉氏无子早逝。可以看出母亲地位高的才能进入权力核心,妃位以上的基本都是“贵子”待遇,之后努尔哈赤设立小贝勒制衡四大贝勒权力的时候,也是宁愿让褚英和代善的儿子(“贵子”)担任,都不会给自己小妾生的其他儿子(“贱子”)。
  所以要是左梦庚老婆的堂姑有儿子,是可以在诸王议政中参选大汗的。
  有句话说的好啊,在明末,虚假的好男儿在准备考取功名,愚蠢的好男儿在招兵买马,真正的好男儿已经开始学满语了。
  但左梦庚不会知道自己原本的轨迹,虽然他没有儿子,可他家的爵位袭了十代,也算是和清朝与国同休,不过现在嘛……他可没有机会卖南明。历史上黄得功就成功击溃了他,更别说现在。黄得功嫌弃他,觉得他是个麻烦,又不好大开杀戒,通通把这些不安定分子划拉划拉送来了广东。
  黄得功嫌弃,在朱媺娖这里可是如获至宝,要知道整个广东是中国的最南边,什么奇珍异宝都应有尽有,但想要找个会满语的人才当真是难上加难。
  于是我们南明的宁南侯世子,就苦哈哈的接下了一个任务,教授满语。天可怜见左梦庚都做好降清的准备了,被黄得功横插一脚,把他送过来教满语去。
  朱媺娖还好说歹说,劝了三百人把头发剃了,伪装成满清的军队,打算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三百人朱媺娖留了一半给张家玉,也是这次朱媺娖安稳的定心丹。
  现在湖广的明军真不少,但是鱼龙混杂,找不出一个可以主事的人,这也是何腾蛟一见朱媺娖就忍不住落泪的原因。
  本就有矛盾又骄纵的忠贞营靖南营,湖广本地军队,何腾蛟的标营,再加上朱媺娖拉来的军队,一时人吃马嚼无数,就算朱媺娖从两广那里带了一部分粮草,也支撑不起这湖广目前近五万正规军,更别说现在只有一个湖南,荆州已经成了孤零零的插在湖北的孤城。
  “要速战速决啊。”朱媺娖自言自语道,目光放在何腾蛟身上,如果湖广真要找一个人来统领这数万军队,朱媺娖更看好何腾蛟。
  何腾蛟是明末文官掌兵的优秀例子,因为他做过兵备道。
  我们所熟知的明末那些能打的督抚,很多都是兵备道的底子,比如卢象升是右参政兼副使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郑崇俭是济南兵备副使,袁应泰是淮徐兵备参议,还有着名宁前兵备副使袁崇焕;而南明那些撑场面的台柱子,何腾蛟是淮徐兵备佥事,吕大器是固原兵备副使,樊一蘅是榆林兵备参议,严起恒是衡永兵备副使。
  重文轻武自宋朝开始,宋朝鉴于五代骄兵悍将故事,拨乱反正太过。宋朝试图走出一条以文驭武的文人掌兵特色道路,但似乎又不得章法,最后结局……懂得都懂,崖山的海水还挺咸。
  比如那位范仲淹也是参加过对西夏的边事。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嘛,勉强算得上低配版出将入相。可有谁夸过范老先生在军事上的造诣?
  从明朝建国起,就对元朝治国的粗暴很不屑。开国靖难的余韵散去以后,武将势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能拿起宋朝的老办法以文驭武,但明朝却误打误撞居然摸到了一条相当正确的道路——兵备道。
  兵备道有个最大的意义就是造就了一批懂基层军事的文官,他们是两榜进士出身,又久历兵务,走的晋升路子又基本是兵备道——巡抚——总督,这和宋朝的路级官员的晋升渠道相比有很大的进步。这种两榜进士出身、起于基层、懂得军事的文官,逐渐挑起了明朝中后期军事国防领域的大梁。
  明代兵备选拔非常严格,必须是“素谙边事者乃称其任”、“必得老练疏通之人”。从兵备的选任来看,兵备道的来源主要还是藩司、臬司、知府、知州等地方官的升授,也有京官六部郎中、员外郎、都察院监察御史的转授,但是为数不多而且主要是在兵备道制度初起的成、弘时期。而兵备的升迁,则主要是藩司、臬司、巡抚这些地方大员,明末的时候曾有直接进京当侍郎的。

  宋朝和明朝都出现了“重文轻武”的现象,而明朝之所以能有二百七十多年,且没有出现宋朝那么严重的军事疲软现象,其中有兵备道的很大缓冲作用在里边。宋明二者的异同,同在都发现了以文驭武的正确性,异在宋朝始终没找到一个合理的以文驭武的方式,而明朝勉强找到了。简单来说,宋代以文驭武是目的,明代以文驭武是手段。
  同样也不单单一个兵备道,明朝从府县的童生起就对这些将来要走向仕途的候选人做军事训练了。例如乡试可加试射箭,成绩优异的单独造册,即便文采差一点也可以录取。
  明代的县学每天上午读经史外,下午还得练习刀枪棍棒,这是个人武艺方面。科举实际上也非常重视军事方面,如策问,很多策问的题目就是在考军事谋略。这就是明代文官带兵的基础教育传统,所以明朝才有很多文武双全的官员。
  更不可能跟宋朝一样出现竟然因为进士李光辅习武善击剑而将李光辅遣还的事情。
  《宋史》卷六本纪第六:(咸平五年)五月……代州进士李光辅善击剑,诣阙。帝曰:“若奖用之,民悉好剑矣。”遣还。
  代州不是别的地方,就是雁门关的所在地。边关的人习个武不很正常吗?结果中了进士,宋朝却因为他习武善击剑而不用他,看的人目瞪口呆怀疑人生。知道你重文轻武,可也不能如此啊!
  朱媺娖不怀疑何腾蛟的能力,在以后的军议里她仔细听取何腾蛟的意见,定下下一步军事方案。她还没想好如何说明隆武帝的情况,一旦让下面知道隆武帝生死未卜,恐怕动摇军心。
  又一个皇帝没了,她默默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心知国事艰难。
  李过犹豫了很久,还是主动提出他军中近乎粮尽的事实。
  朱媺娖看听李过这么一说,复见黄得功的面色似有不对,于是她迟疑了一下,勉强开口:“我先暂时拨你一月的粮草。”
  她也没有多少余粮,还不少都是广西带来的,湖南如果不用什么狠手段,是已经征不出多少粮食来,就是分给李过一月的粮食她都心疼,因为她带的兵马还不如李过的兵马多。
  把大部分没那么重要的人送走以后,朱媺娖才知道黄得功借着自己救荆州之事霸占了李过不少粮食,听到这里,朱媺娖庆幸自己没有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细细询问李过缺粮的缘由,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激化忠贞营和靖南营之间的矛盾。
  朱媺娖怒瞪一眼黄得功,再一次庆幸自己赶到了,不然这湖北的局势就跟坐在炸药山上一样,稍有不慎这个火就点起来了。
  朱媺娖强令黄得功把粮草还回来,黄得功虽然嘟嘟囔囔但还是不痛不快的把粮草交了出来,接着她再安抚李过,可同时在场为数不多的人都心知,这粮草绝不可能全须全尾,甚至可能里面都是以次充好,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真不愧是内斗都要亡国,亡国都要内斗的南明。
  朱媺娖居然没有一点儿生气的意思,内心居然还是很想笑,虚假的内斗:各种拉拢人在背后使小手段表面上还假惺惺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真实的内斗:把你的粮草兵马地盘交出来!
  这件事情解决完朱媺娖接着板着脸商议军机,小会决定大事情,朱媺娖定下利用自己手上的假“满洲兵”决定引蛇出洞,力求给孔有德来一个狠的,速战速决,毕竟她也伤不起。
  她细细说了自己的计划,在场的都认为这个险值得一冒,毕竟满清那里不知道,她伪造满清那里的印信命令绝对不会让人看出破绽来。

(https://www.bqduo.cc/biquge/114_114566/c4679326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