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赵氏发家记 > 第 399章 椿芽

媒婆推辞了几下,然后才欢欢喜喜揣到身上,钱虽然少,但吃一顿早食够了。

送走了她,赵家就讨论起这件事,赵大郎和赵二郎都没听说过云家,更别说赵老大。

倒是晴姐清楚一些,“我在县里卖东西的时候,有几个舍得花钱的客人,其中有一个云大娘。”

“家里小辈教养随大人。”吴氏问,“那云大娘说话做事如何?”

“说话爽利,出手大方,不是个爱计较的人。”店里来往的客人多,晴姐想了半天,才道:“看着挺好的。”

吴氏想了想,“今年的雪停的早,也不知道老三老四啥时候进城,到时大郎去打听一下,问问街坊邻里,多问几户人家,好坏便都知道了。”

赵大郎应下。

这事还远的很,众人说一阵,也就放到脑后,吴氏看着空旷的屋子问,“六郎几个呢?怎么不见人。”

赵老头终于能插上话了,“跟老四去河里钓鱼了。”

“这大冷天,去外边钓啥鱼,若要吃鱼,镇上就有卖。”

“老四觉得好玩,把几个孩子都带过去了。这个没正形的——”

赵老四去年养了一身膘,今年就不乐意再躺了,思来想去,索性从老丈人家里拿了几根鱼竿,寻了个好地方搭个棚子,躲在里面钓鱼,鱼是没钓到,但冻的够呛。

老杨头笑了女婿好几天,直到蓉宝流鼻涕咳嗽。

赵老四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杨氏最生气,冷了他好几天没个笑脸,赵老头骂的最凶,天天没事就背着手过来看看,听着蓉宝的咳嗽声就恨不得拿烟杆抽这个不着调的儿子。

铁打一样的蓉宝吸吸鼻子,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烤火,尽管这样,嘉宝还是跟着咳。

虽然没有发热,喉咙也不痛,但咳嗽就是止不住,大半夜把杨氏吵醒,给她们烧热水润喉。

除了不能出门玩,还不能去看吴氏,老人家身子不好,要是被染上了,受罪的很。

今年雪去的早,一月底村里人就到处忙活,赵氏和杨氏商量了一下,店子二月初就开张。

家里大人忙,就没人管小孩。

蓉宝打了几个大喷嚏,然后隔着桌子问赵六郎,“六哥,你什么时候去府城?”

“明天就去。”赵六郎熟练的把包袱绑好,他看着床上的布娃娃,觉得一个男人喜欢娘们兮兮的东西有点丢脸,但想到同窗都没有见过,他就拿了一堆小的过去,不占地方。

“我去年不是带了几本游记吗?”赵六郎语气十分自得,“写的可好了,你们可以看看。”

蓉宝和嘉宝对视一眼,小声的问他,“六哥,那是不是你写的?”

赵六郎惊讶无比,“你们怎么知道?”

“里面写了猪吃……”

嘉宝打断她的话,“一猜就能知道,用词遣句直白,好多话都是你以前说过的。”

赵六郎对他聪明的小脑瓜子表示肯定,“算你聪明啊。”

“六哥,你写书挣了多少钱啊?”

这可是秘密,赵六郎把门窗都关了,贴着两人耳边细声说了一句,随即道:“也没剩多少了,游学路上要吃喝,还买了一些书。”

蓉宝眼睛瞪大,然后捂住嘴巴,最后若有所思,“我以后也要著书立作,挣很多钱。”

赵六郎不打击她的雄心壮志,反而很支持,“你是个女孩子,不能科举,也不能当先生,写书倒是很合适,反正没人知道你是谁。”

蓉宝的野心大的很,她已经决定了,要一边当先生一边写书,不过赵六郎讨人厌,总爱嘲笑别人。

嘉宝支持她,还说将来当了官,就给她建一个大书院,让她去教学生。

蓉宝顿时期待不已。

杨柳依依,细雨夹着离愁。

杨氏一整晚都没怎么合眼,她撑在车辕上,细细叮嘱,翻来覆去还是那几句话,“天冷加衣,好好吃饭。”

赵六郎连连保证,“娘,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

这一走又是一年,杨氏看着驴车走远,手背挡在眼侧,泪流满面。

人间最难是别离,相见难,思念苦,分离愁。

蓉宝嘉宝的风寒,断断续续,小半个月才好,病根拔除的那一天,两人还多吃了一小碗饭。

杨氏看着往外跑的两人,问去干嘛。

蓉宝回道:“吃豆腐脑。”

杨氏过去摸了摸她们的衣服,见足够厚实才点头,“中午去你大嫂家吃饭,娘要去铺子里看看。”

“大福婶子呢?”蓉宝左右找了找,“她说今天吃椿芽煎蛋。”

“你大嫂家也有,喜欢吃跟大嫂说,让她多煎几个蛋。”

蓉宝流着口水点头。

香椿一年就这一季可以吃到,过了时令,又要再等一年。

许灵桃把两把椿芽洗净,抵着刀切成碎末,大碗里打入六个鸡蛋,加上盐酱油椿芽搅匀。

锅里多放点油,烧到飘小烟,把蛋液倒进锅里,几个呼吸的功夫,霸道的香味就在院子里蔓延开来。

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

连春儿就不爱吃,她甚至还觉得味道难闻。

香喷喷的吃过这一顿饭,蓉宝又坐在屋里吃零嘴,没人管她,想什么吃什么,开心的很。

家里的男人都去地里忙活了,只有女人在家,许灵桃抱着大狸进屋,小娃彻底长开,大眼睛乌溜溜的,灵气十足又可爱。

“你婆婆呢?”

许灵桃道:“说是去抱小鸡崽了。”

“今年暖和,春雏好养活。”

“婆婆说她还抱点鸭来养,过年就不用去外头买,腌咸鸭蛋也方便。”

听着就是个会过日子的,吴氏再放心不过了,“大河里不好放鸭子,倒是你四叔的山里有条小溪,放鸭子合适。”

许灵桃“哎”了一声,“晚些我跟婆婆说说。”

院门房门都没关,梅氏站在门口喊,“婶子在家吗?”

吴氏回,“在家,进屋坐。”

村里人多,也不是个个都熟,不过有人上门,于情于理都要请人进屋坐。

喜气洋洋的梅氏身后跟着一个提着东西的年轻妇人,眼生的很。

(https://www.bqduo.cc/biquge/114_114214/c4679291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