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也说了,青龙帝国晚年有四位大臣在青龙帝国长袖善舞,分别为左曾李张。
左大臣,六岁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学习八股文,15岁参加县试,荣登榜首,第二年参加府试,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秀才,20岁参加乡试成为举人。
但是他的高光时刻就到此为止了,后来参加了三次会试,都没有考上进士,直到62岁,左大臣硬要去参加科举,太后没办法,直接送了他一个进士。
参加完乡试,左大臣家里彻底没钱了,只好成为了一个赘婿,住到了老婆家里。
说到左大臣,必须要提到李大臣,两人是同一时期开始崭露头角的,他们都是在剿灭天国军时期扬名立万,但两个人走上了也完全不相同的两条路。
李大臣主要是为的升官发财,他不在乎国家到底是否兴盛,只在乎自己能否步步高升。
而左大臣则更加实际一些,他认为当官不仅仅要为青龙帝国续命,还要为这个国家做一些事情。
因为思想观念不同,两人在日后的朝堂上也互相敌对。
左大臣之所以后来再也没有凭借实力考上进士,跟他年少看的闲书有很大关系。
左大臣少年时期喜欢看林大臣等人的书籍,很受经世致用思想洗礼,导致他对青龙帝国的局势有了一定的见解,左大臣对于地理和农学知识很感兴趣,也为后来收复安西奠定了基础。
就在这个时候,卡拉图大陆西方一个军阀入侵了青龙帝国安西地区,这个时候朝堂对海防和塞防问题引起了争论。
这个军阀实力并不强大,但是他的背后有巨大帝国的支持,巨大王国希望接住这个军阀,将青龙帝国西北纳入巨大王国版图。
左大臣很早开始关注安西,认为安西是青龙帝国重要关节,但青龙帝国对此有些不清醒,认为安西无关紧要。
朝堂上李大臣跟左大臣也一直唱反调,他认为青龙帝国打不过这个军阀和他背后的巨大王国,打了也要花费海量军费,打下来也难以防守,守住了也没有太大作用,因此主张放弃安西,专注海防。
李大臣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住海军的军费。事实上,李大臣准备放弃的不仅仅是安西,还有青龙帝国南方的两个附属国。
左大臣对此强烈反对,他认为海防固然重要,但安西是西北的屏障,不可放弃。
此时,左大臣说话的份量明显要比李大臣重,青龙帝国同意了左大臣的建议,于是,青龙帝国命左大臣收复安西。
左大臣收复安西的进程可以说摧枯拉朽的,仅仅用了七个月,便收回来大部分失地,然后左大臣继续向西进军,逼迫侵略的军阀自杀。
这时候李大臣心疼花出去的小钱钱,想要跟对方议和,放弃剩下的小部分区域,但被左大臣直接驳回,继续西征,直到收回整个安西。
收复安息虽然没有费太大功夫,但是之前无论是和外国列强拉扯,还是朝廷内部党政的背刺,亦或者协调地方配合,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耗费了左大臣极大的心力。
收复安西,远不止后人一句话那么简单。
左大臣去世候,给四个儿子一人留下五千白银。
曾大臣,这是一个日记上的圣人,一个登上神坛的屠夫。
曾大臣作为四大名臣之首,剿灭天国军那一仗,便是他打出来的,也是他最战功赫赫的一仗。
说到曾大臣,我不得不提一个小事。
谥号,是皇帝给予臣子最大的荣誉,而谥号也有区别。
忠武,这个谥号因为诸葛丞相的缘故后面有很多牛人都得到这个谥号,王猛,郭子仪,高长恭,尉迟恭,岳飞,韩世忠,常遇春获得的都是这个谥号,忠武隐隐有第一谥号的架势。
但青龙帝国彻底把这个谥号玩臭了,他直接给予了六个剿灭天国军的将领忠武谥号,这六个将领,恐怕大多数人根本叫不上名字,自此,让这个谥号自此彻底不值钱了。
当然,此事也足以证明,天国当初对青龙帝国的威胁有多大,当时的青龙帝国有多么虚弱。
让青龙帝国宁可让忠武谥号泛滥也要制止这种事情。
至于六个忠武谥号水分大家懂得都懂,那六个忠武将领的老大曾大臣,半圣人这个称呼如果没有水分,大家信吗?
曾大臣,被认为是忠臣典范,他以理学修身齐家,被人称为德才兼备圣人,但他带兵期间屠城抢掠无数,又被称为剃头,晚年出卖国家尊严,讨好外国人,又被称为卖国贼。
至于后来人称他圣人,更多是因为他在日记中写的话,连未来那位写日记最有名的委员长,也非常崇拜这位曾大臣。
曾大臣的日记许多都是自身的思考和对后辈的教诲,以及他总结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曾大臣早年的日记还会写一些家书和一些抱怨,但随着官位越来越高,就越发值得人深思了,摆明了,就是给别人看的。
曾大臣的日记一边教导着要爱人,不要贪财,一边干着屠城抢劫,真是两不耽误。
家书是家书,捞钱是捞钱,泾渭分明。
家书中写了些当官要清廉,现实中收钱收到手软,还经常去一些肥差的地方当值,也就是考官,即收了银子,也收了门徒。
他写日记这件事,还是受到他的一个老师教导,说让他写日记,可以反省加静思。
曾大臣的日记写是写了,反省也反省了,但是反省完,该做什么做什么,给家人写的信还希望能捞到一个有钱途的好差事。
曾大臣有两本有名的书,冰鉴和挺经,但这两个都不是曾大臣写的,无非是其他人借着曾大臣名头卖钱,而他的人生,也挺对不起这两本书的,这两本书要求的他一个没做到。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你写日记吗?”
“我不写日记,你写日记吗?”
“我也不写日记,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
“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
“下贱。”×2
当然,说完曾大臣的缺点,也该说说功绩曾大臣作为四大臣之首,也有其独到之处。
创立了南方军,这支军队为日后做出了太多贡献,作为奠定南方军事的奠基人,曾大臣居功甚伟。
洋务运动发起人之一。
总而言之,曾大臣作为四大臣之首,是配得上这个位置的,但是圣人,莫谈,莫谈……
李大臣,曾大臣的学生,他是青龙帝国最后的裱糊匠,鞠躬尽瘁,死后只留下四千万两白银。
他被称为青龙帝国的背锅侠,有个外号,东方铁血宰相。
他,为太后修园子做出了卓绝贡献。
太后对李大臣的盖棺定论是“匡济艰难,辑和中外,老成谋国,具有深衷。”
他,被未来网友称为,爱国,懂历史,喜欢李大臣,这三项只能做到两项。
李大臣,据说军事能跟左大臣和曾大臣比较,但是具体怎么操作,那就是花大钱雇佣洋人打仗。
李大臣在剿灭天国运动期间,雇佣了一支洋人武装,仅仅四年时间,花掉了三百多万两白银,这个价钱比海军那两艘主力舰还要贵一些。
他雇佣的这支洋人雇佣军,每到一座城市皆是大肆杀戮抢劫,三日不封刀,甚至有一次直接杀了数万人,洋人雇佣兵都差点看不下去,想把李大臣干掉。
后来李大臣在洋务运动中主导了不少项目,但自己在其中大肆捞钱,他完全不懂技术,搞技术的活全用洋人,而且不管技术如何,首要是听话,浪费了不少钱还没出成绩。
李大臣工厂制作的大炮在试射的时候直接爆炸,炸死了不少自己人。
李大臣其他工厂机器质量也差不多,制作机器是次要任务,把钱泡干净,才是首要任务。
李大臣开办的造船厂,开了几十年,不仅不能造船,还不能修船,但其中烧的资金,全都不翼而飞。
如果仅仅自己捞钱也就算了,为了不让其他人抢夺他的市场,他还严厉打击其他工商企业。
李大臣创建了招商局,这是一个政府督办的部门,但是在创办招商局的期间,他对洋人大肆妥协,导致招商局根本没有发挥他的作用,当然,李大臣跟洋人合作赚的盆满钵满。
在前面甲午战争的时候也说了,青龙帝国海军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劣质煤炭让敌人先发现了,不巧,供给海军的煤炭正是李大臣的企业。
洋务运动的失败,仿佛也不意外。
(如此的事情还有太多,我便不一一细数,你们有时间可以自己搜索,总之,挺恶搞。)
在外交上,李大臣被倭国称赞,是东方铁血宰相,嘶,敌人的称赞真的很好,完全证明了敌人真的喜欢你啊!
如果铁血宰相听到这句话,恐怕能够气活,这一味妥协的货啥时候跟我有半毛钱关系。
在李大臣主导的外交中,让渡了太多青龙帝国的利益,这些利益也有一部分跑到李大臣自己腰包里面。
在青龙帝国海军打甲午海战之前,船长请求拨款60万两白银,李大臣直言无钱,但事后又承认,账户中其实还有260万两白银。
之前说的李大臣死后留下来四千万两白银还没有算上他手下的企业,如果算上,他当得上青龙帝国首富的称号。
张大臣,他人生最大的成就同样是洋务运动,真要说起来,四大名臣全部搞过洋务运动,但只有李大臣和张大臣搞的最大,其他俩不怎么靠洋务运动成名。
和李大臣不同,张大臣是真的懂技术,不是砸钱的那个懂技术。
张大臣和李大臣在朝堂上同样不对付,但他没有左大臣根基厚,几乎全程被李大臣压着。
张大臣是个清流官,打仗比不上左大臣和曾大臣,但在任职期间受命总督与安姆帝国交战,临危受命,张大臣也没法拒绝,只能在青龙帝国南方与反动势力合作,成功打败了一次安姆帝国。
这也是青龙帝国在违禁品战争后对外战争唯一胜利,这事说来也真可笑,唯独不擅长打仗的将军打赢了一场对外战争。
张大臣本想乘胜追击,但朝廷一份诏书让他停了下来,李大臣想要见好就收,主动提出议和。
张大臣虽然不满意,但他在朝廷声音太小,终究无力回天,最终还是以议和收场。
当然,张大臣也给朝廷分量极重的左大臣写信请求帮忙,只是这时候左大臣人生只剩下最后四个月,还躺在病床上,对于此事也没有办法,只能哀叹:“十个安姆帝国将军,也没有一个李大臣坏事。”
张大臣在李大臣掌权期间,几乎没有任何作为,直到李大臣倒台,才开始掌管权力,在这期间,他大力发展了,铁路,钢铁厂,矿厂,枪炮厂,火药厂,皮革,织布,砖瓦厂,造纸厂,铸币厂。
但这些厂子在内外压迫下,虽然没有过于失败,但离成功也有点遥远。
他还写过一篇劝学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两不讨好,最终也没有彻底实施下去。
张大臣的成就在四大名臣可以说存在感最低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是他权利比其他三位低许多,另一方面他执政期间始终有人压他一头。
虽然想办一些实事,但政治手段没其他三位高,无法掌握权力,他的一生也仅仅是尽力而为。
在晚年,他终于意识到,青龙帝国最大的问题,就是青龙帝国。于是改变思路,从救青龙帝国变成救龙国,他在龙国南方开办了许多学堂,为未来革命提供了大量人才。
他的最终评价可以说是“以南皮造就楚才,颠覆满祚,可谓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张大臣死后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钱财,反倒是留下了不少债务。
四大名臣中,备受人吹捧的曾大臣和李大臣,过的一个比一个富,而经常被忽略的左大臣和张大臣,反而一个比一个穷,其中优劣,且看你们自己评判。
(如果认为我过于主观片面,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毕竟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https://www.bqduo.cc/biquge/112_112772/c4679315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