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李叔家,我问老三:“还有吗,之前你联系的几个人?”
老三道:“我总共联系了五个人,都是咱们村子的。”
“都是双管猎枪吗?”
我又问。
老三似乎注意到了我的意图,他双手摊开,满脸无奈:“阳子,以咱们现在这个身份,这个财力,想搞手枪微冲也不可能呀,有猎枪不错了……”
“确实!”
我不再废话,跟着老三一起走向第二家。
……
花了一个小时,我们总算是将与老三约定好的所有人,家里的枪都收购来了。
我们用报纸将猎枪包起来,背在背上,还未走出村子,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却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生面孔呀,你们是哪个村子过来的?”
老人走到我们面前,主动跟我们搭话。
“我们是茶县来的。”
我停下脚步,缓缓道。
“茶县来的?那你们是什么单位的?”
“我们是……”
……
我与老人交流期间,老三一直盯着老人好生打量,从他脸上的表情来看,似乎他认识这个老头,可他眉间的犹豫,又仿佛在说,我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终于,老三想了起来。
“你是…张伯?”
老三此话一出,张伯缓缓将目光转向老三。
他打量着老三微微发胖的脸蛋子,眼神疑惑:“你认识我?”
“张伯,我是三儿啊!”
老三激动的说着。
“三儿?你是谭老大家的三儿?”
张伯半信半疑的问道。
老三点头如捣蒜:“是是是,谭强是我爹,张伯,你不会真想不起来我了吧?我小时候淘气,还砸过你家腌咸菜的缸子!”
张伯这一刻,终于是想起了眼前这个年轻人。
“哎呦,三儿,好多年不见,你都长成半大小子了!”
“你那会才多大呀,还没我家酸菜缸高,现在都这么高了,一时半会还真没认出来!”
张伯激动的走到老三面前,抱了抱他。
老三抱着张伯如枯骨般的身子,很是心疼,“张伯,我长大了,您也老了……”
“是啊,一晃眼,都十几年了!”
张伯情绪猛然低落。
不过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张伯意识到不能这样想,于是换了个话题。
“不说这些了,孩子,你们这次怎么这么突然的回来了?”
老三不隐瞒,如实回答:“我们回来收购一些猎枪,我现在……现在在林业局上班,局子里下的任务。”
张伯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我家里倒是也有几把枪,你们要不,要的话我愿意无偿上交,算是支持你们年轻人的工作了。”
张伯呵呵一笑。
“张伯,您家也是猎枪?”
张伯摇摇头:“那不是,我家是八一式马步枪!”
我们几人一愣,显然都有些孤陋寡闻了。
“要不咱们去张伯家看看?”
老三见我们都不吱声,提议道。
“行啊,走吧。”
兄弟们一致赞同。
随后,我们跟着张伯去了他家。
张伯今年八十几岁了,身体早已经像是百年大树一样枯萎的不成样子,后背弯曲,甚至还鼓起了一个大包。
不过,他依然坚持每天绕着村子走几圈,晒晒太阳,按照他的话来说,那就是已经黄土埋了半截了,现在能多享受一天就是一天。
我们扶着张伯走到他家,他家同样是村子里一间小矮房,不起眼,甚至从外来看,还略显破旧。
门都是坏了半截的。
固然这村里没有盗贼,可让人看了,还是会不由心里一紧。
“张伯,您家还挺时尚,这门都穿着超短裙!”
我打趣的望着张伯。
张伯摆摆手,一脸平淡:“这门呐,之前就坏了,一直没来得及修理,倒也不碍事,现在咱们这里天气好,少了半截,还可以多让内屋晒点太阳。”
“您儿子女儿呢?都不在这里跟您一起住了吗?”
老三搀扶着张伯问道。
张伯有些叹息:“没有了,他们去城里了,本来也打算带着我一起去,可是你知道的,我这把老骨头不喜欢折腾,城里固然繁华,但这里才是家呀,生活几十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能走的了!”
张伯这一番富有感染力的话,让我们在场的几个人纷纷陷入沉思。
良久,张伯道:“走吧,咱们进去坐会,正好到中午了,咱们一起吃点!”
这一次,我们没有拒绝!
帮着张伯一起烧饭,简单的炒了一个菜,咱们五个人围坐在一张不大的圆桌上吃起了饭。
环境简陋,饭菜一般,但此刻,我们心里都有种家的感觉。
还未吃完饭,张伯就将他引以为傲的八一式马步枪拿出来,给我们大家展示了一下。
这枪,也是一把长枪,不过与猎枪不同,猎枪是双管,而他是单管,还有就是,这把枪,枪嘴处嵌有一把刺刀。
但张伯手中这把枪,枪嘴嵌的刺刀侧身有些发黄,还有些地方长了霉菌,估计是存放太久的原因。
“这枪……”
我知道这枪,以前在电视上看见过。
这枪是以前那些老革命军人打鬼子常用的枪。
“您以前也打过小鬼子?”
我下意识站起来,满脸敬畏的望着眼前这个老人。
我这话一出,兄弟几人都坐不住了。
“张伯?看不出来呀,您这么厉害,哈哈!”
“张伯,你NB,我给你敬礼!”
……
张伯看着我们反应不一,哈哈一笑:“那都是好多年前的历史了,以前确实打过小鬼子,我用这把枪,杀过三个小鬼子!”
我肃然起敬,不过同时也很好奇,他曾经的故事。
“方便讲一下您以前的故事吗,张伯!”
我毕恭毕敬的说道。
张伯很是欣喜:“你们都想听?”
“想啊,必须想,讲讲!”
“麻烦张伯讲讲了。”
“张伯,我也忘记了,您给再讲讲!”
“行,既然你们都想听,那我就再讲讲!”
张伯将枪放在桌上,坐下,开始了一段汹涌的回忆。
那是六十几年前了。
小鬼子兵败末尾,准备撤出大夏,其中就途经了这茶县的杨岗村。
那会我还是个孩子,十七八岁左右,天天偷鸡摸狗,哪有饭吃就跟哪跑。
某一天,我跑山上摘果子,迎面撞上了那群残兵败将……
(https://www.bqduo.cc/biquge/112_112232/c4679316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