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泼辣农妇种田忙 > 第60章 黑豆黄豆

东厢房这边,杨大夫说起和药铺掌柜提起收购药材的事情,掌柜的说,此地村人没有挖药材的习惯。
  他们大多不认识药材,怕挖错了。
  他知道县里的药铺是收购鲜药材和简单炮制过的药材的。
  虽没有先例,但可以试试。
  毕竟这里是太行山,山里药材丰富。
  掌柜的让周越先采挖一些丹参和柴胡,还有地黄,这几种常用的,拿过去让掌柜的看看。
  其中丹参和柴胡要晒干的,地黄要鲜的。
  量不要多,只丹参和柴胡每样要个十来斤,鲜地黄五斤即可。
  周越答应下集送到,掌柜的在药铺里等她。
  吃罢饭,杨大夫告辞。
  他需要回去想想,以前治过的腿伤患者。
  看看有谁家财力雄厚,可以用得起三七和鸡腿骨治病。
  看看谁家已经治疗无望,但有财力可以购买一辆轮椅代步。
  他已经跟周越确认过,这个方子,他可以用来救治别的患者。
  ”方子不该被藏私,能治病救人,那都是光耀千古的大功德,杨大夫,您尽管拿去用。“
  周越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一派清澈。
  杨大夫感动了。
  至于那轮椅,他也确认好了,他们制作好后,会邀请自己来观摩。
  将来他们要大规模生产,他会帮着他们推销。
  ”杨大夫,你有镇里唯一大夫这个便利条件,你会成为我们的销冠的。“
  杨大夫听不懂周越说的什么销冠,但他知道,他推销这个轮椅,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那些可怜的患者。
  他作为医者,看惯了生死。
  太知道人如果腿残疾了有多凄惨可怜了。
  虽然普通百姓可能买不起轮椅,但他相信,将来未必会一直买不起。
  周越也说了,他们将来赚了钱,会给普通百姓捐赠轮椅的。
  午休后,宁老头被垣墨背出屋子,坐在院子里,又鼓捣起那一堆木头。
  其他人要下地干活。
  今天去的是旱地,走在路上,周越的眼睛一直瞅着路边。
  她在默默看都有什么中药材。
  路边的药材还真不少,看来本地确实没人采挖。
  等回来的时候,他们一路走,一路挖。
  虽然药店掌柜的要的不多,但时间紧迫,丹参和柴胡采挖了后,还需要晾晒。
  估计这两天晒不干,不过没关系,主要是让掌柜的看药材品相。
  大不了卖给他的时候,减一些水分的重量。
  而地黄要新鲜的,那就得集市的前一天采挖了。
  好在周越看到地黄更多,地边上就长了很多。
  对于农人来说,那是杂草,还是很难挖去根的杂草。
  长在地边,多少受了庄稼的肥力,又多少年没有被采挖,肯定长了一颗白白胖胖的地黄宝宝。
  一天采够五斤鲜地黄压力不大。
  为了采药,今天特地早一点返家。
  毕竟天黑了就没办法采药了。
  就这样,到家天已经黑透了。
  走进村里,就看到家门口,站着两个人,在翘首以盼。
  走近了,才发现是宁老爷子和春娘。
  老爷子竟然能拄着拐杖走出屋子,走到了大门口。
  不知道这是医学的奇迹还是亲情的力量,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垣墨忙把爷爷背回院子里,放到他的椅子上坐了。
  钱氏从灶间端出来晚饭,今日她在家,没有去地里。
  宁老爷子冲着杨墨道:”三丫头,你快来看,大车轮,我搞出来了。“
  宁家把四个孩子不论男女,都按照序齿排列的,这点让周越很感动。
  可知道,后世的一些地方,女孩都没有跟兄弟排行的资格。
  大多是自己家女孩一个序齿,男孩在大家族里一个序齿。
  但这宁家,没有跟大家族一起排,而是自家四个孩子一起排的。
  杨墨听见爷爷的话,眼睛亮晶晶的跑过去,一把抱过那个圆圈。
  周越是文科生,理科的东西都忘光了。
  很多东西,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并不能给出具体细节的指导。
  但对脑子灵活动手能力强的祖孙二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周越也去看了看那个所谓的车轮,原来古代用木头和少量铁制造的车轮是这样子。
  连辐条都是木质的。
  不知道能不能禁得住日日磨损。
  反正不懂,周越不能多置喙,且看他们造出来个啥吧。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就很简单了。
  晚饭后,杨墨和爷爷继续制作轮椅,周越则带着其他人继续摘草药。
  得趁着天气好,把草药晾干才行。
  翌日一早,今日要去旱地割豆子。
  争取今日把绿豆、黄豆、黑豆都割回来,趁着太阳好晾干,早点打了,就能收起来了。
  可以说,从今天开始,秋收正式开始。
  周越问垣墨:”这绿豆怎么这么少?
  ”娘,绿豆没啥用处,不如黄豆和黑豆用处多。“
  “哦,它们都用来做什么用?”
  “绿豆熬粥用,夏日里怕下地中暑,熬粥可以放一些,还可以熬一些绿豆汤。

  但绿豆不能多吃,老辈人说绿豆寒凉,吃多了人会瘦。”
  “发过绿豆芽吗?”
  “没有,豆子发芽了不是有毒吗?”
  “呃,不会啊,谁说的?”周越凌乱了。
  这里的知识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再一细想,理解了。
  乡间的百姓,大多不读书。
  他们的传承靠的是世代口耳相传。
  年轻一辈的,听着老一辈人的说教长大。
  等自己有了孩子,再传下去。
  大家并不会多想这其中的原因,反正老辈人说的,照做总不会吃亏的。
  如果有一个人记错了,那就把这个错误传下去。
  其实也不用笑话他们,想想前几天说的《道德经》,不就是如此吗?
  书籍都有可能出现错误传承,何况口耳相传。
  就连朝廷里,都经常说“祖宗之法不可废”。
  传承很重要,独立思考和变化变革改进,更重要。
  这也许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吧:下一辈的人,会有传承,更会有变革。
  如果一直跟长辈一模一样,那人类何谈发展?
  “那黄豆和黑豆呢?”不纠结在过去了,往前看。
  “也是煮粥啊,黄豆还可以做豆腐。”
  周越看着手里的肾形黑豆黄豆,陷入了沉思。
  这样品种的黑豆和黄豆,后世那个时代,都找不到这个品种了。
  全是滴溜圆的大豆子。
  原来老品种是这样子的。

(https://www.bqduo.cc/biquge/111_111608/c4679325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