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去大明扶贫 > 第258章 老朱的感慨

八月二十六日,秋风送爽,应天城清凉门内大校场,军旗猎猎,陈容齐整,刀枪生寒,呼声震天。
  辽王在这里正式主持秋操,陪同老朱检阅大明三军。
  此时的朱植,已经不再四年半年之国时还未满十二周岁的少年,也不是三个多月前刚进应天城时衣衫褴褛、馊得发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还被老朱猜疑着要逼宫的落魄王爷。
  此时的辽王已经比板凳高多了,神采飞扬,金盔银甲,骑着一头高大威武、飘逸俊朗的阿拉伯宝马,腰挎明珠宝刀,和皇太孙朱允炆一左一右跟在大明皇帝朱元璋的马车之后,不怒自威,自带王霸之气。
  此时的辽王不仅是横扫诸夷、名震长城内外的塞王,也是平定蓝玉叛乱、稳定朝局的中流砥柱。开拓辽东的传说、征战西域的功绩,已经让前来参加校阅的大明将士把他当成神一般的崇拜。
  此时的辽王本不需要当初离开京城时的阅兵式、分列式和唱战歌等方式哗众取宠了。
  可是天真的老朱需要,而且规模越大越好,场面又震撼越好。
  为了搞好这次秋操,辽王和平安、俞靖三人合计了大半个月,中间搞了五、六次分练,三次合练,感觉差不多了,这才正式开始演戏。
  坐着臭屁儿子设计的威严而又舒适的战车,经过铠甲鲜明、刀枪林立的一个又一个明军方阵,不时喊上一声“将士们好”、“将士们辛苦了”。
  将士们马上山呼回应:“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正如臭屁儿子所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老朱现在真是感慨万千。
  经历太子病逝之痛,上苍也给他送了一个天才一样的辽王。
  虽有蓝玉等不法勋贵,兴风作浪,一众儿子却成为帝国柱石。
  常遇春、徐达、李文忠等开国宿将逐渐凋谢,又有平安、朱大能、俞靖等一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
  大明帝国如同大海之中的一艘巨舰,虽然不时受到狂风暴雨的袭击,仍然在安全前行、稳如泰山。
  洪武五年,徐达岭北之战失败,大明国力严重受损,战马十损其八,全国一度仅存不足6万匹战马。朝廷虽然印了好多宝钞,除了导致官员诟病、民怨沸腾外,并没有增加战马的数量。
  洪武二十二年,冯胜北伐,逼降纳哈出,大获全胜,几乎掏空了国库。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幸亏是刚之国的辽王及时弥补了北伐的里子。
  洪武二十三年,蓝玉北伐,摧毁北元小朝廷,比肩卫青、李靖。但是蓝玉的飞扬跋扈,骄横不法,早已超过了卫青、李靖,甚至意图谋反。幸亏辽王带兵勤王,悄然将其扼杀于未乱之时,京城安然无恙。
  勋贵们可用却不可靠,幸亏他就尝试改变策略,力排众议,朝纲独断,钦定了亲王御边方略,依靠儿子们在长城一线建立了防线。
  弹指一挥间,二十年过去了,九大塞王作为大明帝国的坚强柱石屹立在北方长城一线,屡次击败北元残余势力。
  秦、晋、燕、辽王早已经能够独挡一面,就不用提了。
  小十六庆王朱栴坐镇宁夏镇,守住了贺兰山一线;小十七宁王朱权坐镇大宁府,稳住了燕山一线;小十三代王朱桂、小十九谷王朱橞分别坐镇大同府、宣化府,强化了阴山一线,都给他长了脸。
  只有小十四肃王朱瑛从河西逃到兰州,让他稍稍感到有些丢脸。不过,用辽王的话说,那不是主流。
  九大塞王,八大金刚,已经很不错了。亲王御边很成功!
  现在小二十韩王朱松、小二十一沈王朱模、小二十二安王朱楹也快要到了之国的年龄,小十五又主动提出,将三人分别放到土地丰饶的辽东去,把朱松封在开原,把朱模封在沈阳,把朱楹封在长春,还要帮三个弟弟建护卫。
  这才是兄弟如骨肉、兄弟如手足。亲王御边还是大有可为的!
  但是代王、庆王、肃王、岷王、谷王到现在只有一个护卫,小十五也只能帮忙朱松、朱模和朱楹各建一个护卫。也不能什么事都让小十五一个人操心不是?
  如果不借校阅之机给儿子们选好护卫保镖,说不定哪天就被蒙古人给砍了,更别提什么勤王了。到时候自己哪怕进了棺材板,也不会安心的……
  所以这次校阅,老朱不仅要让边军参加,也让亲王护卫参加。
  他要让朝野宵小看看:朕不仅有京军,还有边军,更有亲王护卫,任何人胆敢有非分之想,先看看朕的军队答不答应……

(https://www.bqduo.cc/biquge/110_110606/c4679305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