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讨汪伟,字叔度,号源长,是徽州休宁人。其祖先移居应天,是上元人。汪伟自幼才智出众,崇祯戊辰年(公元1628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慈溪县知县之职。慈溪县地处山区,汪伟以廉洁公正、休息民力治理该县,政绩显着。当时,崇祯皇帝忧虑国家多难,而朝廷中可用之臣太少,应当储备文武兼备、能应对国内外安危的人才,为未来选拔高级官员做准备。于是,他下诏挑选政绩卓着的县令和司理,通过考核将其提升至中央任职。汪伟名列前茅,被补授翰林院简讨一职。当时有人羡慕他如同登仙一般快速提拔,汪伟却心存感激,决心报答崇祯皇帝的拔擢之恩和为国家破格用人的深意,更加刻苦磨砺自身能力,关心关注国家大事。
不久,汪伟被任命为东宫讲官。每当收到四方警报,他都抚胸痛哭。壬午年(公元1642年),流寇攻破荆襄地区,南京每天担忧受到波及。汪伟既忧虑国家命运,又挂念家乡安危,上书提出加强长江防务的建议。他指出,南京城周长百二十里,难以防守,只能依靠防守长江。敌人从北方来犯,淮河是屏障;敌人从上游而下,九江是屏障。因此,防御淮河就是防御长江,而防守九江就是防守南京。现在,淮河上有督抚史可法坐镇,是稳固的防线;九江一地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他曾经考察过地形,发现武昌如同屏障般守护着九江,九江又如同屏障般守护着太平,而太平则如同屏障般守护着金陵,应当派遣重臣驻扎于武昌,同时在九江设置督抚级别的官员镇守。同时,应该在太平、采石两地各设置兵部侍郎一人再次镇守,以作为支援和巩固防御工事。负责军事的操江官员应在新江口驻军,负责文正的操江官员应该往来巡视江北。浦口江面狭窄,易于通行,应加强防守,也应该按照采石的安排,以兵部侍郎镇守。南京城内的守军虽有一定规模,但空有其名,难以倚仗。南京兵部尚书主要负责的是大政方针,百姓们虽然尊敬他但与他并不亲近,应该尽快补充府尹、府丞等下级官员,赋予其实权,延长他们的任期,以团结百万士民之心。御史詹尔选、叶树声、郭维经、成勇以及巡抚袁继咸、方孔昭等清廉正直、忠心不二大臣,建议朝廷提升他们职级,以备选为长江督抚。此外,还应酌情增加官员的俸禄待遇,供府尹、府丞们使用。这样众人必定能够切实履行职责,逐渐取得成效。奏疏呈上,得到朝廷批准。
癸未年(公元1643年),汪伟参与会试阅卷,被分配到顾咸建所在的考房。甲申年(公元1644年),听说贼军逐渐逼近京城,他写信给友人说:“京城兵力单薄,不仅不能抵抗,也无法防守。除了以死明志,别无他法。”贼军进攻京城时,汪伟多日未进食。他对继室妻子耿氏说:“我已经决定以死明志。”耿氏答道:“如果有不测,我愿随你一起赴死。”京城陷落后,汪伟四处打听皇帝的下落,饶了宫门三圈,发现宫女们皆已逃走。他来到给事中吴甘来的住所,约定一同殉难。返回寓所后,汪伟给儿子孝廉汪观生留下遗书:“哎!我生不逢时,遭遇国难。作为讲读官,既无实权可施展,即便有些才能,也未被重用。唯有以死明志,以求内心安宁。继室耿氏年轻贞烈,矢志不渝,城陷之日,平静地随我而死,让后世知道我朝也有赵昂发(南宋官员,元兵攻破池州城时,与妻子共同自尽)这样的忠烈之士。你们要研读圣贤之书,秉持忠孝之志,不要辱没先人。老母亲未能得到终养,幼子晋生年仅四岁,未能抚养成人,这些将来都是你们的责任。棺木无法运回家乡,就将我和耿氏的衣物和牌位运回华山张家岗,让我们的魂魄得以安息在父母身边。我所有的亲友,都要为我致哀,天下之事无论可为与否,都不能忘记忠孝之念。”写完遗书后,汪伟与耿氏饮酒,将前人诗句“志不可屈,身不可降”写在墙上。夫妇二人分别在梁上系好绳索,汪伟在右侧,耿氏在左侧,一同自缢而死。耿氏临终前对汪伟说:“停下!我们虽然身处逆境,但夫妻间的礼仪不可废。”她解开绳索,调整左右顺序再次自缢。当时人们称赞他们夫妇如同春秋时期结缨易箦的季孙行父一样。
当时,他的长子汪观生是壬午年(公元1642年)举人,幼子汪晋生是耿氏所生,耿氏当时年仅二十三岁,将汪晋生托付给了弟弟耿元吉,藏匿在随从的家中,后来得以归家。南明朝廷追赠汪伟为詹事府少詹事,谥号“文烈”,耿氏追赠为恭人(朝廷对四品官员的妻子封号),一并祭祀于旌忠祠。崇祯皇帝时期,朝廷特别选拔进入翰林院并最终为国捐躯的官员,只有汪伟一人。此外,进士孟章明、钱塘人顾咸建、南昌人刘曙三人作为汪伟的学生,也都是殉节而死。汪伟的长子汪观生清正廉洁,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
我的评论是:唐宋时期选拔官员,首先看重制科考试(又称特科,是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科举考试),如果不通过制科考试,即使担任一州郡守乃至将相,也不能算作荣耀,明代的庶吉士的选拔与此类似。但制科考试的好处是在官员任职一段时间后才进行,因此官员的文学才能和实务政绩都能得到充分展现。庶吉士刚步入仕途就担任职务,但在翰林院任职,但难免被人视为只会舞文弄墨之辈。这一制度空缺了三百年,直到崇祯皇帝时期才得以恢复。汪伟有幸入选,可谓殊荣。等到京城沦陷,翰林院官员在外来的贼寇面前,争先恐后地匍匐屈膝,无暇他顾。如果不是汪伟以身殉国,人们会嘲笑崇祯皇帝恢复这一制度是多此一举。汪伟以一人之力使这一制度得到重视,令人信重。
汪伟曾在寓所墙壁上题字:“看世不破,为世所弄。”他的取义之志,真能超脱生死吗?野史记载他的长子名字叫汪观,而《启祯录》则记载为汪观生,我认为汪观可能是正确的,姑且记载以待后来人考证。
(https://www.bqduo.cc/biquge/109_109047/c4679309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