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辰连忙走过去,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然后周凯博慌忙伸出自己的双手,和蒋辰的右手握在了一起。
“蒋书记,您是来找郑书记的吧,他和我说过了,要再等二十分钟再进去,他要和省里面的领导先通个话。”
周凯博很有礼貌的微笑着说道。
当然他说话也是很有分寸的,因为现在郑良才通话的对象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通话的内容是有关明天即将开工的投资五十个亿的重点工程的。
这些信息周凯博都知道,但是他却没有向蒋辰透露任何一个字。
这就是做领导秘书的第一要务,就是一定要口风紧,要对不该说的事情守口如瓶。
其实明天的项目的情况,蒋辰也是略闻一二的,是一个高铁项目。
零九年的时候,高铁已经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兴建起来了。
在今年年初的四万亿政策下达之后,各地更是掀起了一股兴建高铁的热潮。
大家都有乘势大干快上的决心。
虽然郑良才对那些无用的基建,对那些形象工程的确是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对于高铁项目这种,能够给京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优质基建,
却是抓的非常非常的紧。
这个高铁项目贯穿全省,当时在选址的时候,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从京海穿过,一个是从邻市东城市穿过。
这两个方案争论了很久,当时郑良才还是京海的常务副市长。
不过他据理力争,最后还是凭借着良好的口才,以及整理好的翔实资料,一举击败了东城市的石春风,让高铁项目顺利的落户京海。
这个事情给石春风很大的不痛快。
因为这是石春风调任东城市委书记之后的第一个主抓的大项目。
调任之前,其实京海的市长,原本这个项目他和吴兴尧已经打好招呼了。
吴兴尧当时还没有落马,是京海的市委书记。
虽然他和石春风不是一派的,但是两个人的后台背景都十分硬。
并且没有什么大的过节。
所以该给的面子,吴兴尧觉得都要给,于是这个项目本应该他亲自出面的,他就不出面了。
目的就是传递一个信息,对于这个项目,他并不重视。
一般而言,一个城市是市委书记亲自出马,而另外一个城市则是市委书记和市长全部缺席,只有一个常务副市长出马。
这样的话高下立判,因为省里在考虑项目要给谁做的时候,是一定要考虑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的。
如果说一把都不肯出面不重视的话,上面凭什么把这么好的项目给你?
所以吴兴尧觉得自己这个面子,已经卖到位了。
他也不可能做的更多更明显,否则对上对下都不好交代,一个地方一把,如果明摆着要无正当理由的把一块肥肉让给别的市的话,
这个一把的威望就会一落千丈,而且上级组织也会感觉到这个一把会有问题,甚至会引来纪委系统的注意,怀疑这里面有什么暗箱操作。
这样的话就很得不偿失了,毕竟像吴兴尧这样的官员,是经不起查的。
有些事情没有上称之前不过是四两重,上了称之后就是千斤重了。
这个道理吴兴尧是懂得。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下面的这个常务副市长郑良才,会是如此激进的角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第三百八十章 进步还是悲哀?
竟然会在没有一把支持的情况下,带着下面的人没人没夜的干,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专班,就是为了从省里拿下这个项目。
当时这个项目在省里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常务副省长。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涉及到一些省市县的重要项目的时候,不一定省长就比其他的省领导管用的。
主要是一把书记可以把一个具体的重大项目,专门指定给一个具体领导分管。
这样的话,即使是级别比其高的其他领导,也是不能名正言顺的过问这个项目的事情。
而这个高铁项目,当时是沙瑞金书记是直接指定常务副省长作为的负责人的。
自然最终的拍板权就在那边。
而这个常务副省长,平日里和郑良才是联系比较多的,也比较赏识郑良才,因此郑良才才保留了没有直接出局的机会。
但也仅仅是保留而已。
这个时候要想拿下这个项目,还是非常困难的。
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东城那边的力度明显是更大的。
即使是常务副省长想要明确的支持,但是如果项目指挥部的其他成员明确反对,或者说京海方面的诚意不够的话,事情还是会泡汤的。
这个时候,方案的指定就很重要了。
幸运的是,郑良才虽然学历不高,但实际上学习能力非常强悍。
他之所以没有上大学,并不是因为他考不上,而是对于那个年代的六零后而言,特别是农村户口的孩子而言,上大学并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考上中专才是最好的路径。
因为在那个年代,考上中专就意味着可以包分配了,就意味着可以吃上皇粮了。
就意味着可以有城市户口,可以跳出农门了。
正是在这种激励之下,广大的农村孩子才会在那个年代拼命的读书,然后拼命的从农村里走出去,
当然也会拼命的考上中专。
因为如果是选择去读大学的话,还要晚上四年才能毕业工作领工资。
当然,那个年代的大学,是没有交不起学费这一说的,因为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是国家财政拨款的,中专也是一样。
很像现在的委培生。
唯一的区别是,去读大学的话,要晚上四年才能毕业。
这样的话,就会增加家里四年的负担,这个负担不是学费的支出,而是家里没有了劳动力之后,又赚不到额外工资的负担。
所以郑良才才会在那个时候选择去读中专,其实他内心里何尝不是希望能够读一个大学的呢,这样的话,最最起码,可以让自己的知识学的更多,专业更加扎实,当然更重要的是到了单位之后可以让领导高看一眼。
但是很明显的,当时的家庭情况不允许啊。
不过他还是很感恩时代的,相比于现在那些即使上了大学甚至是名校的,或者是研究生学历的学生,出来之后依然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郑良才这种算是非常非常的幸运了。
甚至可以说,如果命运再次安排过,让他晚投胎个几十年,投胎到现在的这个社会的话,如果按照当时他们家的那个家境,
很有可能他是混不到机关单位里的,大概率就是给别人当打工仔。
即使大学毕业了也改变不了命运。
实际上,他知道,在这个年代,即使是考上了体制内,如果是没钱没权没背景的三无人员的话,也是徒劳的。
很难有像他这样的上升空间了。
所以每每想到这些,他都会在感慨,这些现象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和会的悲哀呢?
(https://www.bqduo.cc/biquge/107_107986/c9150863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