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秋夜宫宴的变故,再到张怀仁的死讯传遍京城,中间隔了两天的时间。
其实说到底在那天夜里看见张怀仁的模样之后,大家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这个辛辛苦苦撑着大魏这个烂摊子这么些年的首辅,早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但很可惜却连告老还乡的机会都不曾有,陛下似乎是想要他死在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上,而张怀仁也从来没有上过想要退休回家颐养天年的折子。
这大概也算是君臣之间的一种默契,大魏的朝堂就是靠这种默契才能磕磕绊绊地维持到今天,你修你的仙,我干我的活,大家谁也别祸害谁,你一门心思寻仙问道我不反对,但我要干点实事让老百姓们日子好过一点你也别指手画脚。
于是在这几年里,新的税法出炉,官场贪腐的风气有所好转,府库比起前些年的入不敷出已经有了些许结余,起码可以保证地方饿不死人的同时勉强供应北方战局--这些全部都是张怀仁的功劳。
与再次焕发生机的帝国相反的,是张怀仁蒸蒸日下的身体,大概是工作太多,压力太大,他经常晕倒,吐血也是常事,然而他还是未曾缺席过一天,沉默地走进内阁开始继续维持这个帝国的运转,竭尽心力不让大魏倒下去。
这就是张怀仁的最后几年,每一天他都相信国家的前途,相信平民百姓的生计,相信太平盛世的奇迹,相信这么坚持下去总有意义。
大魏立国至今,出过许多人权倾朝野的首辅,类似于张怀仁这样皇帝不管事他比皇帝还皇帝也不是没有过,但坐上那个位置,很容易就会被权力迷晕眼睛,提拔亲信,拉帮结党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但这种情况在张怀仁任中从未出现,官员们已经渐渐习惯有那么一个高大严肃的老者进出于内阁,不收礼不受贿,上门的亲戚送礼的故吏门生一概赶出门去,任人唯贤,从未徇私枉法--于是元熙一朝出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情况,一般当朝首辅总是要被朝中百官挑毛病,就算确实兢兢业业干活也少不了被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御史参上几本,毕竟也是为了提醒首辅千万别把自己当成宰相。
但除了他那个像是来讨债的独子,张怀仁从未给过御史们这个机会。
而现在,这个人死了。
那么,是时候给这个人盖棺定论了。
首先有动作的是礼部,在张府报出丧讯,确定张怀仁被送回家中后吐血两次去世,死前唯留一语“无愧于心”后,便由礼部尚书带头,共计二十三名官员一同上书请以国葬,同时商定谥号。
停灵的时间是三天,之后便要张府家眷扶灵回故里安葬,这些时间完全够给张怀仁料理一个妥善的身后事了,而且按照惯例,像张怀仁这样鞠躬尽瘁死在任上的内阁官员,一般都会加三公衔,谥号也会根据政绩给个相当的美谥,皇帝如果讲究点的,还会妥善安置其后人,赐田赐匾保其一生富贵。
这是惯例,是祖制,所以礼部官员们也没多想,张怀仁一生功绩,怎么也能配得上文臣的最高谥号“文正”,毕竟按谥号表,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张怀仁都能对得上。
但折子送上去,宫里出来的答复是:不必国葬,三公衔也免谈,葬礼以臣礼正常操办,同时谥号重议。
礼部官员们不如杨溥了解那位皇帝,他们不清楚张怀仁仅仅死去了两天,那位就已经开始想起张怀仁之前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他想修问仙台张怀仁说没钱,现在张怀仁死了就有钱国葬?这帮官员真是好胆!
于是在朝中百官都去张府吊唁时,礼部官员们加班加点,议出来了第二个谥号:文忠。
这也是个美谥,虽然不如文正,但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怎么也能配得上张怀仁一生的所作所为。
然而回复依旧只有两个字:重议。
做臣子,最忌讳的便是猜不准皇帝陛下的心思,偏偏以往张怀仁还活着的时候,皇帝的心思也用不着他们猜,如今张怀仁一死,皇帝陛下当初那任性妄为的性格再一次展现出来,让礼部尚书抓掉了一把头发,最后还是一位上了年纪的侍郎摸了摸胡子,力排众议选了个一般的谥号。
文毅--温仁忠厚曰毅,能纪国善曰毅。
谥号送上去,三公衔未曾提及,葬礼的仪制从简,宫内回复:准奏。
这下子礼部官员们纷纷松了一大口气,然而旨意才过司礼监,到了内阁又被人拦了下来,以次辅之位掌朝政的杨溥拿着旨意走进了礼部的大门,据说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最后还找上了刚刚开始监国的太子,但听到旨意出自陛下的意思后,才脸色铁青地回了内阁。
事还没完,如此谥号,如此葬礼,本就让许多官员为张怀仁鸣不平,然而葬礼还没过三天,又一封奏折的出现,让整个朝野一片哗然。
元熙八年八月十九,都察院御史杨知突然发难,上书弹劾张怀仁十大罪,就如同预先彩排过一样,那些去参加过葬礼身上香烛纸钱气息都还没散尽的几位官员一拥而上,把张怀仁从十多岁到六七十岁的事情都翻了出来,天天骂日日吵,他们以杨知那封奏折为基础,直把张怀仁贬成把持朝政祸国殃民的第一罪人,唯恐落后于人。
当然,死去的首辅他们敢骂,活着的次辅当然还是要忌惮一些的,所以这几日上朝百官们都在看着那几个人表演,然后再看一眼面无表情主持议事的杨溥,最后再看一眼上头空空荡荡的龙椅--然后就明白了一切。
对于这一切宫里并没有什么赞同的声音,甚至还下了一封旨意训斥人死事消,勿要再论,然而一些官员回过了味儿,张怀仁尸骨未寒,如果陛下真的不想让百官议论,大可以惩治那个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御史杨知--但陛下并没有。
渐渐的声讨张怀仁的官员慢慢多了起来,也不知道深宫里那位是不是想到了张怀仁阻拦他寻仙问道的一系列举动,在又吵了几天后,新的一道旨意出来了。
撤销谥号,追回扶灵返乡的张怀仁家眷,百官议其罪。
(https://www.bqduo.cc/biquge/107_107480/c9159118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