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答道:“子英曾拜入儒家荀子门下,后来得师指引游历七国,听闻先生招贤纳士,便前来投靠。”
“原来是儒家荀子的高徒,失敬了。”赵公孙惊讶道。自从春秋时期孔圣创立儒家,门徒遍地开花,如今六国中的不少宾客都是儒家子弟,而荀子正是当今儒学的代表人物,子英竟是他的 ** ,让赵公孙颇为惊喜。
“大人谬赞了,子英只是师尊眼中不成器的学生。说起来是师尊让我游历各国,其实是因为我和师尊的儒家思想产生了分歧,当众争辩,惹恼了他,最终被逐出师门。”子英解释道。
赵公孙见子英面色有些尴尬,也不便追问:“既然先生选择了投靠我,我定会视你为左膀右臂。今后有任何事情,还望先生多加指教。”说着向子英弯腰行礼。
子英见状赶紧上前扶起赵公孙:“主人言重了,能在吕府安顿已是子英荣幸,我与
赵无望站在文官的首位,见李胜向自己提问,立即出列应答:“大王,臣观察到六国联军虽然人数众多,实际上他们是因贪图我国先前占据的领土才联合的。自从秦孝公开始,经历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及先祖庄襄王,在每一位秦王的统治期间,六国多次联手攻打我们,但我们秦国却越来越强大,国土也在不断扩大。过去有穰侯魏冉、武安君白起、老将军王建和蒙武,都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大王此次不必担忧,只需派一位将军镇守军营以稳军心,由臣再派遣使节游说六国,必然会令联军瓦解。”
李胜听后,抚掌而笑:“好,按无望所言办。蒙骜老将军,您是否愿出征,以振我秦 ** 威?”
蒙骜听见李胜点名,从容出列:“大王,遵命。更何况有赵相国的妙计,老臣必定不让六 ** 队侵占秦国一寸土地。”
“好,老将军英姿依旧,我在这里等着您的捷报。”
朝会结束后,蒙骜没有回家,而是领了兵符和印信,直奔军营。在秦国,除在外领军作战的将领外,兵符和印信都由秦王统一保管,若有将领需外出领兵,必须先领取兵符和印信,然后才能到咸阳城外的军营挑选士兵出征。秦国的军队分为三类:第一类负责城防安全;第二类负责边防,同时构成主要战斗力量;第三类则是预备军,多为新入伍的士兵,经过一段训练后再由大将军率领出征。蒙骜此次去挑选的就是第三类士兵。
因李胜即位成为秦王,太傅李斯也进入了朝堂,故而蒙恬、蒙毅不再前往王宫上课,但仍有特权进出宫中面见李胜。李胜非常喜爱这对蒙家兄弟,虽按辈分论他们要比自己长一辈,但这一点丝毫不影响他们三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蒙恬和蒙毅对此也十分明白,因为他们曾有一次在家提起李胜时未加尊称,被蒙骜听到,当晚就在院子里跪了半晚,以此作为惩罚。之后蒙武也告诫他们:虽然他们辈分高于王上,但李胜是秦国的君主,无论何时何地都应称呼为“王上”,否则可能会为蒙家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在宫中,李胜常在散朝后前往后宫观看蒙恬与侍卫们的武术对决,蒙毅则在旁边陪同,并读一些大臣呈上的竹简奏折给他听。
这天,李胜叫住了正与侍卫比武的蒙恬,让他过来说话。蒙恬立即停下,飞快地跑到李胜面前,问:“不知大王有何事相询?”
李胜望着这位身高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小叔叔,笑道:“我记得你曾向李太傅表示过想带兵征战沙场的愿望,可还记得?”
蒙恬用衣袖擦拭着额上的汗水,答道:“大王所言不虚,我愿意像我的祖父和父亲一样,率军为我国拓展疆土,为大王扫平六国。”
“好!年轻有为,不愧是老将军蒙武的孙儿!” 赵无望从身后走过,听到蒙恬的回答,赞叹不已。
蒙恬和蒙毅忙施礼:“参见相国大人。”
李胜问赵无望:“无望为何而来?可是有事要禀报寡人?”
赵无望示意蒙家兄弟起身,然后对李胜说:“大王不知,臣此番入宫是太后召唤,恰巧路过此地见到大王,遂前来拜见。”
李胜闻言说:“既是太后召见,那就快去吧,我这里与蒙恬、蒙毅还有一些事情要谈。”
“如此,那臣告退。”赵无望见状心中明白,尽管自己在秦朝中的地位依旧重要,但在李胜心中却远不如在李胜的父亲那里受重视。虽然心中微有不悦,但并未表现在脸上,向李胜弯腰行礼后,便转身由内侍引领去了太后处。
待
昭襄挥了挥手,说道:“孤也知道,说起母后现在刚刚三十岁出头,年纪与你们母亲相差无几,我父王身体不佳,早早去世,对母亲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然而孤不解的是,为何她偏偏会找上了李信呢?”
赵忠和赵信听罢昭襄的话,皆大感意外,虽然他并未明言,但其话语之意十分明显,二人明白这事的严重性,均沉默不语。
昭襄望着赵信说道:“赵信,孤命令你暗中招募一批信得过的人手,替我盯紧这座宫殿,这里的许多人我不敢信任,多为太后和李信之人。今后宫中的大事小事都要一一禀报给我。”
赵信伏地答道:“谨遵大王之命。”
昭襄将赵信扶起,“但你须铭记,待我真正掌权以前,不可泄露此机密予任何人,一旦被太后或李信发现,连我亦无法救你,明白吗?”
“微臣牢记于心,此事除非大王和大哥知晓,绝不外传一人。”
赵忠见弟弟已被委以重任,连忙对昭襄说道:“大王,未知还有什么事务交予微臣?现如今我的武艺已不在您麾下的几位高手之下,希望能替大王分忧解劳。”
昭襄闻言,笑道:“放心,绝不会少你一功。你既然喜欢战场,那出宫后就去找赵将军吧,六国欲再度合谋攻我国,朝会上已任命赵老将军统兵出战。如今你也已到秦法规定的征召年龄,去找你祖父吧,让他带你上战场。但最终决定在于你祖父,这不在孤的权力范围内。”
赵忠见昭襄允许自己上战场,立即眉开眼笑,“大王安心,一定说服祖父带我去军营。”
“记住,这是我首次上战场,只需在一旁观战,切莫贸然冲锋。日后有的是作战机会。”
“遵旨。”赵忠应道。
离开宫中,赵忠和赵信飞马奔回家中,进门后即向仆人询问祖父的行踪。仆人告知老将军今日早朝后未回家,赵信推测祖父或许已径直去了军营,赵忠听罢认为言之有理,遂再骑马上路,朝军营疾驰而去。
军营里, ** 上,一列列秦军身披重甲,整齐列队,在烈日下静若雕塑。高台上,秦国的几位将军并立而站,为首者是赵骜和王颉,身后则有赵武和王平。因王剪旧疾发作,未能出席,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儿子王平。
赵武走上前,手持一面指挥令旗,走到赵骜和王颉面前,令旗下一晃, ** 上的士兵随即依照预先演练好的方阵变换队形。五 千名士兵环围高台,有序地调整自己的位置,根据赵武手中令旗的指引,动作井然不乱。
赵忠和赵信抵达军营时,正值赵骜等人检阅完毕,从高台走下。两人下马后经门卫核验身份,方才进入营中。看到 ** 上士兵陆续返回各自的帐篷,二人意识到自己来迟了一步,错过了点兵仪式。赵忠回头看向身后的弟弟,催促道:“赵信,你快点跑,找不到父亲我们就去不了边境。”
赵信体力不如赵忠,自然跑不过哥哥,“大哥你先去,你跑得太快了,我跟不上,反正我又不跟你去,你不必顾及我。”
“也罢,我先去找祖父和父亲。”赵忠不再耽搁,立即朝帅帐跑去。
帅帐内,赵骜、王颉及赵武等正在查看沙盘上边关的防御布置,讨论六 国联合军队的攻击态势。赵骜说道:“此番大王派遣我们出征,显然对秦 军寄予厚望,我们面对六国联军必须胜利,不可有一丝一毫的闪失,不允许半寸国土落入敌手,各位可明白?”
王颉等将领双手抱拳,齐声回答:“末将明白了。”
就在赵骜向众将讲述如何加强边防之际,赵忠冲进
敖蒙听到孙子蒙谦告诉他,说是 ** 下达的命令,捋须笑道:“既然是 ** 的旨意,总得有正式的圣旨吧?如果没有,我可不信。”
蒙谦见爷爷追问起有无正式文件,心中一阵不安,尽管赢贞当初确实应允过让他随军出征,但并未赐予任何书面诏书。他急忙说道:“孙儿出门太匆忙,忘记了向 ** 讨要圣旨。不过, ** 的确是亲口跟我说过的。如果爷爷和父亲不信任我的话,可以派人去王宫确认一下。”
这时,蒙义走进了房间,蒙谦立刻拉住他的袖子:“对了,弟弟当时也在场,他可以证明我说的是否真实。”
(https://www.bqduo.cc/biquge/107_107477/c4679280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