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返七零,回首人生 > 第253章 家里家外

四兄弟中,也就老三叔和四叔关系最好。
  哪怕是成家立业以后,老三叔都没少关照这位弟弟。
  大人的态度也间接的影响到了他们。
  谭震童年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四叔家度过的。
  谭震一家离开的时候。
  谭震看到爷爷还站在二伯家的屋檐下冲他挥手,脸上还带着笑。
  可是笑脸上分明透着阴郁,似乎有满腹的心事。
  其实谭震也知道。
  不外乎就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
  一般人可能不觉得,可是作为一个大家长。
  爷爷的肩上承担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有时候公平看起来很简单,一碗水端平就是。
  可是在贫瘠的小山村,又谈何容易。
  这或许就是爷爷郁闷的原因。
  以前集体经济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起干活,一起吃饭。
  没什么可争得,也没什么可以惦记的。
  可是自从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这个大家庭就名存实亡。
  虽然在村里的叔伯长辈主持下分了家。
  可是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也是经常闹得鸡犬不宁。
  几个伯母婶婶都不是省油的灯,还都是牙尖嘴利的主。
  闹起来鸡飞狗跳是常有的事。
  今天因为菜园的地界发生纠纷,明天又因为田里的事情开骂。
  小事虽小,却也是烦不胜烦。
  偏偏爷爷又是个闷罐子,有什么事都喜欢藏在心里。
  这或许就是前世他因此上吊自杀的原因。
  农村有句俗语:“娶了媳妇忘了爹娘,儿子是个白眼狼”。
  小的时候,谭震不懂,大人说起的时候,只是觉得好笑。
  现在看来,这不就是那个时代很多家庭的缩影吗?
  虽然不是所有的儿女都会在分家后会变得如此绝情。
  但是在谭震所在的农村,很多老人在晚年都过得不是很好。
  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性的蜕变吧!
  谭震记得过不了几年。
  爷爷就会因为被二伯的辱骂导致心情郁闷而上吊自杀。
  爷爷是个要强的人,民国时期也曾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一个人物。
  只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日益衰弱,需要家人的照顾。
  在生活中不免会有些不便,遭人嫌弃。
  这个事情多了,老人自然也会有一些牢骚。
  偏偏二伯也是个执拗的性格。
  他觉得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你这个老不死的还牢骚满天。
  有的给你吃就不错了,还啰里吧嗦的。
  结果自然免不了一顿辱骂。
  爷爷是个爱面子的人,一气之下,就做了傻事。
  谭震记得爷爷去世后,奶奶就自己单过了。
  或许就是因为儿子们伤了她的心。
  她宁愿自己单过,也不愿再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
  俗话说,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
  令人讽刺的是,若干年后,二伯也因为年迈体弱遭儿子的辱骂继而上吊自杀。
  都说天道轮回,这或许就是报应吧!
  两年没有回来,村里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多了不少新房子,也添了不少小娃娃。
  谭震是小山村走出去的第一个“状元”,也是第一个考上燕大的。
  自然也是小山村人人追捧的对象。
  大堂哥的亲身经历已经证明,读书也是能成大事的!
  这将来又是谭家的一个“大官”呀!
  也因为这个原因,老三叔这几日特别的繁忙。
  每日都有数不尽的邀请,道不尽的恭维。
  那种阿谀奉承估计已经塞满了他的耳朵。
  毫无疑问,在村民们的眼里,谭震未来可期!
  要是谭震说自己真的没有从政的意愿。
  还是想做点小生意,过着得过且过的普通人生活。
  估计肯定会被乡下的叔伯长辈骂个狗血淋头。
  在他们眼里,吃公家饭,从政做官才是正途。
  从古至今,“士农工商”的排序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商人在老一辈人眼里就是低贱的职业。
  不是迫不得已不会选择走这条路。
  既然是“状元莅临”,自然要“光宗耀祖”!
  谭震和大堂哥还有谭华都被带到了村里的谭家祠堂。
  小山村里面积小,地方有限,没有办法建一个大的祠堂。
  谭家就在村里的后山凑钱建了一间房子,充作谭氏宗祠。
  谭氏家族真正的宗祠还是在山上的谭家村。
  就在谭震从乡政府下山的公路边。
  那里才是谭氏家族的大本营,有上百户谭家人在此居住。
  谭震爷爷一家当年也是从谭家村搬出来的。
  听说过几天还要到谭家村去拜祭祖先。
  在一阵鞭炮声中,谭震作为“状元”率先祭拜。
  祭台上面供奉着谭氏祖先的牌位。
  谭震先是一个三叩首,接着再上香。
  又一个三叩首,才算是完成。
  然后大堂哥和谭华也是依葫芦画瓢照样操作了一番。
  最后是整个谭氏家族的男性成员都在祠堂叩首祭拜。

  由于祠堂实在太小,容纳不了那么多人。
  很多人也只有在祠堂外面祭拜。
  谭震对这种农村的习俗很不以为然。
  但是中国的百年传统向来如此。
  他也不得不强装笑颜,像一个木头人。
  在长辈们的敦敦教导中,接受他们的摆布。
  对“状元”感兴趣的不只是谭氏宗亲,还有乡中学的领导。
  乡中学高中部这几年每况愈下,已经好几年没有出过大学生了。
  至于初中部,也只是侥幸考上几个中专生而已。
  这种情况也导致许多家长纷纷将孩子转移到其他学校。
  毫无疑问,一个没有升学率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
  家长们含辛茹苦的把孩子送到学校,自然是希望有所收获的。
  “望子成龙”虽然听起来有点庸俗,却是学生家长的殷切期望。
  乡中学去年的高考颗粒无收,据说连中专生也没捞一个。
  高考毕业班也因此被压缩为两个班级,这也使得学校领导和老师大失颜面。
  听说谭震回家,学校领导立马就上了门。
  盛情邀请谭震同学去给高中毕业班的同学们鼓鼓劲。
  到底是曾经的母校,还是老家的学校,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就连大堂哥也不能免俗,也被拉来作了道具人。
  回到曾经的母校,照例是一番照本宣科的演说。
  领导的致辞,老师们的勉励,学生代表的发言,然后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学校领导的良苦用心谭震自然知晓。
  可是没卵用,这个本来就已经没落的乡中学。
  过两年就会因为那栋教学楼的坍塌解散高中部,仅留下初中部。
  彻底结束了乡中学高中部的历史。
  到时候再想读高中,就得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县中学去就读了。
  回来的几天,谭震都很忙碌,每天都要跟父母去走亲戚。
  几年没有回来,几位姑妈都有了怨言。
  私下里说老三叔发财了跑去了县城,把他们姐妹都给忘了。
  这虽然是开玩笑的话,可是也说明了亲戚之间是需要走动的。
  要不然就会变得生分,何况这都是实在亲戚。
  谭震也不得不跟着父母,每天奔波在“走亲戚”的路上。
  几个姑妈家,还有舅舅家,谭震都跟着父母跑了一趟。
  除了广东的姑妈家离得实在太远,老三叔去不了。
  其他的要去的亲戚都在腊月三十到来之前走完了。

(https://www.bqduo.cc/biquge/106_106470/c4679306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