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朱厚照就给出了合格的答卷。】
【在孝宗朱佑樘时期,文官势大。】
【而朱厚照初登皇位,不可避免的和文官发生了利益冲突。】
【朱厚照登上皇位便大赦天下,将弘治十六年前百姓拖欠未缴纳的税款一次性免去。】
【正德元年(1506年)六月。】
【朱厚照颁布诏令,禁止官员铺张浪费的现象。】
【要求官员们要修养自身的道德,并时刻反省自己。】
【之后免除了陕西灾害地区的税粮。】
【同年十月,在大学士刘健、李束阳、谢迁的谋划下,户部尚书韩文联合朝臣共同上书。】
【要求将马永成等八个扰乱朝政的宦官全部处死。】
【朱厚照刚登基一年有余。】
【身边的八个太监就成了这些文官口中的扰乱朝政的宦官了。】
【还要全部处死。】
【代入一下朱厚照,是不是有种被人强摁着脖子喝水的屈辱感?】
【文官集体是有什么依仗,才敢这样?】
【这就等于逼迫皇帝了,而且还是初登大位的朱厚照。】
【十六岁左右、刚登大位。】
【简直是要素齐全了。】
【朱厚照没有批准。】
【不久,韩文等人再一次上书请求。】
【但朱厚照非但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反而将这些宦官全部任命到朝廷的核心职位上。】
【这些宦官分别负责管理司礼监、东厂、西厂、十二团营。】
【神机营和三千营。】
后世实时弹幕——
“初登大位的少年皇帝和势大的文官集团的初次较量。”
“我看就和现在婆婆和儿媳的斗争差不多(笑哭)。”
“奈奈的,要是我是武宗朱厚照,遇到这种事情,非得砍了这群腐儒倚老卖老的文官大臣。”
“回复楼上:朱厚照年少,又初登大位。
你觉得他能乱砍人?
哪怕是看不惯这些文官集团,想下令砍了,也有诸多阻碍。
皇帝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
这也是文官集团的依仗。”
“武宗朱厚照这样做,是真的高。
这群势力的文臣,想要这八个宦官死。
他偏偏把他们八个太监安插在重职,这是要搞平衡,还可兼得双方互相监督。”
“我觉得这样挺好,宠信一个宦官也许会坏事。
但是你宠信多个,他们也能互相制约。
用宦官制约文臣集团,是当时最好的办法,朱见深用的是汪直。
朱厚照用的是八虎而已。”
秦朝。
始皇嬴政笑道:“这个武宗朱厚照有点意思。”
“确实应该让这群文官心生惧意。”
“扶苏啊。”
“看到没,文官集团要是势大,比那些武将和弄权宦官的危害也丝毫不差!”
公子扶苏:“儿臣谨记。”
帝王空间。
朱元璋冷哼道:“杀!把他们杀怕了。”
“他们就不敢这么肆无忌惮了!”
孝宗朱佑樘微微皱眉,但是也没有说什么。
朱棣说道:“我也觉得他做的没错。”
“无论是文官、宦官、武将,哪个势大,敢对皇帝指手画脚杀这个,杀那个。”
“都是不能允许的。”
“更别说这是朱厚照年少刚登大位,就上书要求除身边的人。”
“这不是下马威,又是什么?”
“要是让他们得逞,以后还得了?”
【于是刘健和谢迁在当天就提交辞呈,退出了朝堂。】
【估计他们也没有预料到,武宗朱厚照不像他的父亲孝宗朱佑樘那么的好说话。】
【和他们共同辞职的李东阳的请求。】
【被朱厚照拒绝了。】
【十四日,李东阳再次请求辞退,朱厚照依旧不允许。】
【后提升史部尚书焦芳和礼部侍郎王鳌兼任文渊阁大学士。】
【和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处理国家重要事务。】
【这么一打一消一升,让文臣集团在这次的较量中从内部开始瓦解。】
【随后,武宗朱厚照参考了意见,随机对在京的官员进行考察。】
【把皇权牢牢握在了手中。】
【朱厚照接手的大明,是一个边防废弛。】
【国库空虚、流民四起的国家。】
【都说明武宗朱厚照是个昏君,但是在他在位期间,财政储备充足,多次减免赋税。】
【东南沿海的贸易,也是在明武宗时代有了长足发展。】
【大批商船开出国门,海上贸易发达。】
【那时造访的葡萄牙人,都亲眼见证了当时的盛况。】
后世实时弹幕——
“明朝被黑的最惨的皇帝,估计也就是朱见深和朱厚照了。”
“看过几个清代历史学家对朱厚照的评价,要么好色,要么昏庸,反正就是个昏君。
我想说的是。
清朝的文字狱在头上环绕。
他们估计也不敢说别的。
反正说别的,也会被篡改。”
“(狗头)朱厚照要是在满清,早吹上天了。
他的几次功绩,比乾隆的十全武功高几个等级。”
“他手上有王阳明啊,大哥们。
王阳明是谁啊,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和孔子其名的人。”
“杀死了蒙古一人,击退了蒙古小王子入侵。
导致蒙古五十年之内不敢入侵了。
还能再假点不?
小王子的媳妇叫满都海(扣鼻屎),算是蒙古最后的荣光了。
结果和应州大婕在史书里就成了笑话。”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压制日益壮大的文官集团。】
【扶持勋贵和宦官。】
【打破了明中以来重文轻武的传统。】
【这就触及了文官集团的底线。】
【而面对统一草原的鞑靼侵犯,朱厚照选择御驾亲征。】
【这位二十七岁的青年帝王,身先士卒。】
【一下子就冲跨了鞑靼军的包围圈,双方反复冲杀上百回合。】
【鞑靼骑兵终于难以支撑,在第五日清晨狼狈撤退,一直追杀到朔州地区。】
【这场大战史称应州大捷。】
【这场胜利打出大明边陲多年的和平。】
【而史书上却把明军将士浴血的应州大捷。】
【写成了明军死亡五十二人,鞑靼军死亡四十六人的奇葩样子。】
【参考五天血战的规模。】
【就知道这番描述存在严重问题。】
(https://www.bqduo.cc/biquge/104_104535/c4679322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