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当地最大的一家纸媒《赫尔辛基新闻》的首席记者安妮斯顿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中,对方自称是芬兰国民银行的工作人员,给她提供了一条新闻线索:
德国央行持续提高基准利率,目前德国银行的存款利率已经达到了5.5%,部分商业银行甚至达到了6%。
而芬兰银行执行的基准利率仅有1.5%。
最近很多市民前来银行将手中的芬兰马克兑换成德国马克,然后拿去存入德国的银行。
敏锐的安妮斯顿意识到这条线索值得继续挖下去,于是安排人开始进行深入了解。
在全球性的经营活动中,每个国家都会根据本国的经济水平以及通胀预期来进行利率调整,以此来对本国的经济进行调控。
但因为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出现地区性的利率差。
对于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利差并不算什么新鲜事,通过利差来进行套利活动更是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但隔行如隔山,尤其是在资讯并不发达的90年代初,在金融从业者眼中再平常不过的套利交易,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了解的人并不多。
尤其是通过利差进行套利交易还需要考虑到一个汇率变动的问题,一旦汇差大于利差,套利交易反而可能得不偿失。
所以鲜少有普通人采用利差套利来实现个人财富增值。
但芬兰这次的情况又不一样。
芬兰马克采取的是联系汇率制,联系的目标货币就是德国马克。
在正常情况下,芬兰马克会随着德国马克的波动而波动,相互之间的汇率比价只允许在一个小范围内浮动。
如果当市场的波动超出允许的范围,芬兰央行就会进行干预,来稳定汇价。
所以这里面不存在汇差的问题。
在没有汇差的情况下,通过利差来进行套利交易,那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了解清楚情况后,安妮斯顿很快就做了一期专题报道。怕被芬兰政府找麻烦,她在专题报道中仅讲述了事实,没有对这种现象做出任何评价。
为了让报道更有可信度,她还附上了对一部分已经开始进行利差套利操作的市民的采访。
于是毫无悬念的,刊载了专题报道的这期报纸卖脱销了。
原本《赫尔辛基新闻》每期40万份左右的销量,这一期直接加印到了60万份仍然一报难求。
芬兰总共不到500万的人口,其中至少有60万人看到了这份报道,所形成的舆论效果绝对是核弹级别的。
大部分芬兰人虽然是第一次听说利差套利这个名词,但专题报道中的解释他们一看就明白了,再仔细思考一番后,很多人恍然大悟。
原来把钱换成德国马克存到德国的银行,每年的收益要比存在国内高出4%-4.5%。
“老婆,记得明天去把我们存在银行里的钱都取出来换成德国马克。”
“为什么要这样做,钱不是在银行里存的好好的吗?”
“《赫尔辛基新闻》报上说了,德国银行的利率已经涨到了5.5%,比芬兰的银行利率要高出四个点,我们可以把钱取出来存到德国的银行去。”
“天啦,你说的是真的吗?我现在就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我妹妹。”
“妹妹,是我,听着,明天去把银行里钱都取出来换成德国马克然后存到德国的银行去,那边的利息比国内高出4个点。”
“……”
“消息当然是真的,赫尔辛基新闻报上面都报道了。”
“……”
“嗯嗯,明天抓紧时间,好的,就这样吧。”
当晚,类似的对话在无数个家庭中上演,消息像病毒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芬兰。
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就能多出3倍的收益,这样的回报率连上帝见了都会为之疯狂。
芬兰央行行长埃里克森同样看到了这个报道,在大发雷霆的同时又无可奈何。
专题报道中只说了芬兰的货币政策和德国现行利率的事实,连一句质疑政府决策的话都没有写,他想发飙都找不到理由。
上帝啊,希望我们的民众不会盲目听从这样的报道吧。
埃里克森睡前在心里这样祈祷。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但芬兰的银行系统却炸了,上帝打了个盹,并没有听见埃里克森的祷告。
杰弗森,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年芬兰人,看到《赫尔辛基新闻》的专题报道后,他算了一笔账。
自己在芬兰国民银行中有5万芬兰马克的存款,每年多出4%的收益,那就是2000芬兰马克。
这笔钱足够支付自己去德国来回的机票钱还能有剩余,而这剩余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纯利。
蚊子再小也是肉,打个飞的就能办成的事,又不麻烦,当然必须安排上。
于是,他卡着银行开门的时间点来到了离自家最近的芬兰国民银行储蓄网点,却被门口的情况惊到了。
在他之前,已经有二十多人排好了队伍,看架势都是来取钱的。
要知道芬兰人出了名的不喜欢凑热闹,平时就算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很难看到这么多人排队的现象。
杰弗森先是有点懵,然后很快就释然了,他能想明白的问题,别人同样也能想清楚。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排队队伍几乎覆盖了全芬兰大大小小的银行,最多就是排队人数多少的区别。
对于普通的芬兰民众来说,杰弗森的想法代表了绝大多数人。
在知道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打个飞的去德国旅游一圈,每年就能多出一笔可观的收入后,没几个人能对这样的好事无动于衷。
普通人尚且如此,那些专门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心就更大了。
芬兰的存款利率很低,贷款利率就不可能高到哪去,芬兰银行执行的贷款利率只有4.5%。
90年代初期,互联网的前身万维网才刚刚出现,远没有到几十年后一条信息一秒钟就能传遍全世界的程度,靠信息差赚钱是很多人的“独门秘笈”。
但现在芬兰和德国之间的利差被直接摊开在了所有人面前,芬兰的金融业从业人员集体高潮了。
从芬兰的银行贷款一百万芬兰马克,兑换成德国马克存入德国的银行,每年能有1%也就是一万芬兰马克的收益。
这或许看起来不算什么,但如果能贷出来一千万甚至更多的芬兰马克呢?
啥都不用干,可以直接躺平。
芬兰央行,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的埃里克森很快收到了下面传来的报告。
所有芬兰境内的银行无一例外,从今天早上开门的时候起,都遭遇了轻重不一的挤提现象。而且所有取出存款的市民都要求将手上的现金兑换成德国马克。
用屁股想都知道,这些市民换完德国马克之后,下一步就是把钱存到德国的银行去。
他的心在滴血,大规模的资本流出,只会让本就糟糕的芬兰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央行仅仅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撑不住这种规模的外汇流失。
该死的《赫尔辛基新闻》,该死的安妮斯顿,她们这是在教唆民众掏空整个芬兰,愚蠢至极,简直就是在犯罪。
目前摆在埃里克森面前的可选项有三个。
一是宣布加息,向德国看齐;二是放弃联系汇率,实行浮动汇率;三是找关系好的邻国借钱,暂时维持住局面,期待国内经济回暖。
宣布加息,无异于给本就脆弱不堪的芬兰经济再狠狠地来上一刀,与自杀无异。
放弃联系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芬兰马克肯定会贬值,贬值多少目前不好评估,但所有国民财富都会面临损失。
至于找友好国家借钱,北欧五国同气连枝,现在的情况是大哥别笑二哥,没有最烂,只有更烂。自保尚且不够的情况下,估计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在这时候借钱给芬兰。
焦头烂额的埃里克森又想到了《赫尔辛基新闻》报,找人要到安妮斯顿的联系方式,不顾身份的打过去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指责。
然而安妮斯顿也不是吃素的,一句民众有权利知道真相就把他顶了回去。
埃里克森拿她没有办法,只好苦口婆心把当前面临的困局说了一遍,希望她能在报纸上呼吁民众保持理智,不要盲目跟风进行利差套利。
这次安妮斯顿没有拒绝,爽快的答应了。
第三天,《赫尔辛基新闻》报上果然又刊登了一期专题报道,向民众解释资本流失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然而火已经烧起来了,又怎么可能是这么容易就浇灭的呢,后面的这篇报道连个水花都没能溅起来。
银行排队取款换外汇的人依旧大排长龙,人们该怎样还是怎样。
……
在所有芬兰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一辆并不起眼的小轿车在赫尔辛基连续逛了三天,每天的行经路线上都有许多的银行。
车上坐着的正是事情的始作俑者,给安妮斯顿提供新闻线索的刘元昊。
第四天,眼见芬兰的取款换汇潮已经形成燎原之势,刘元昊选择了悄悄离开。
悄悄的他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埋了一个炮仗,不带走一片云彩。
(本章完)
(https://www.bqduo.cc/biquge/103_103863/c4679308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