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南乡斩徐晃,战淯阳败曹仁。
南阳南乡十万之众已不足三万!
汉兵势如火、疾如风,令宛城将士尽皆胆寒。
宛城以南。
各县士民纷纷弃魏入汉。
宛城以北。
亦有不少士民有意投汉。
汉兵声势浩大,更甚于三年前关羽征伐襄樊!
有各县士民的钱粮支持,诸葛乔和关羽聚拢曹仁的溃兵、降兵以及各县良家子,再得两万青壮军士。
四万之众,威临宛城!
汉兵士气如虹,魏卒胆裂心寒。
曹仁在战败吐血后,这身体就每况日下。
听闻汉兵临城,曹仁强撑病躯来到城头。
见城下旌旗招展,战车云集,嘹亮的喊杀声彰显高昂的士气。
饶是曹仁,亦不免惊慌!
“闭城死守,速向洛阳求援!”曹仁咬牙切齿。
即便心中有再多的不甘,此刻也只能向洛阳求援。
鲁阳。
刘晔惊闻曹仁战败,气得破口大骂:“曹仁匹夫,不听良言。”
“如今损兵折将又失人失地,我看你如何向陛下交代。”
一旁的曹洪,面色有些不愉:“刘侍中,胜败乃兵家常事;大将军虽败,但宛城尚在。”
“先帝在时,亦不曾常胜,又何至于如此苛刻大将军?”
“难道你去统兵,就能保证不败?”
虽然曹洪跟曹仁不是一脉相承的兄弟,但都是曹氏宗族,岂能让刘晔一个外姓人在这谩骂?
曹仁都是匹夫了,那我曹洪是什么?
刘晔语气一滞,暗暗握紧了拳头:我骂曹仁没骂你,你在这置什么气?
“骠骑将军,宛城不能丢!你可速引兵去宛城北面的西鄂城。”
“我料诸葛乔围了宛城后,必会分兵夺取西鄂、博望等城。”
曹洪眉头一蹙:“用兵岂能轻易行险?等陛下的援兵来了,再合兵一处,方可万无一失。”
刘晔急声道:“这一来一去延时费日,等援兵到来,西鄂、博望等城早就被占了。”
“一旦宛城消息闭塞,宛城人心必定惶恐。”
“人心不齐,又如何守得住宛城?”
曹洪不依:“刘侍中,你只是一介书生,出谋划策还可以,统兵打仗你不行。”
“你说的都只是书上的理论,跟实际是有出入的。”
“倘若我行险去西鄂,又不小心中了汉狗的埋伏,汉狗就可以一路北上。”
“届时,别说宛城保不住,连许都都保不住!”
“守好鲁阳,我就不会有过错!”
刘晔见曹洪怠慢军务,当即取出了节令:“我有陛下节令在此!”
“陛下有言,若骠骑将军怠慢军务,我可见机行事。”
“骠骑将军,你当真不愿去西鄂?”
曹洪的脸瞬间变红,一股热气也在急剧的散发。
“你敢拿陛下的节令来压我?”曹洪强忍怒气。
真是人老被人欺,什么人都敢我这骠骑将军的在头上蹦跶了!
曹洪按住了剑柄,恶狠狠的盯着刘晔。
刘晔见状,亦是按住了剑柄:“骠骑将军,你可要想清楚了。”
“你在许都恃功而骄,屡屡违反法度,朝中弹劾你的奏请都有百余份了。”
“无视陛下的节令又延误军机大事,你当真以往陛下不敢罚你吗?”
曹洪死死的按住剑柄。
良久。
曹洪松开剑柄,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刘晔,今日之辱,来日定报;我若中伏,必将你砍杀!”
刘晔无视了曹洪的威胁,冷哼道:“只要你不故意怠慢军机,就不可能中伏!”
曹洪冷哼一声,自去整军备战。
看着离去的曹洪,刘晔迅速将战报整理,又遣亲信快马加鞭送往洛阳。
在这期间。
诸葛乔的战报和密信也送到了长安。
得知南阳详情的刘备,很快就觅到了战机:“传朕旨意,速速召回骠骑将军马超、车骑将军张飞。”
法正见刘备面有喜色又急召马超和张飞,微微一惊:“陛下,莫非南阳有捷报?”
刘备大笑,将战报和密信都递给法正:“孝直猜得没错,曹仁败了!”
法正精神一震。
待看完战报和密信后,法正的脸上也多了喜色:“荆州之地,陛下无忧了!”
“等这一战打完,陛下就可召大将军回朝了。”
刘备亦是大笑:“云长这些年为朕镇守荆州太辛苦了。”
“昔日襄樊之战,云长为主伯松为辅;今日南阳之战,伯松为主云长为辅。”
“并非云长不肯为主,而是云长想趁此机会让伯松真正的指挥一场大战。”
“伯松不负所望。不仅攻破南乡斩杀徐晃,更是在南阳巧计连环击败曹仁!”
“此战过后,朕就能调云长回朝,共享富贵。”
见刘备即便称帝了,也不忘跟兄弟共享富贵,法正亦是感慨。
昔日陈王无情,为人佣耕时对人言“苟富贵,勿相忘。”,称王后却将来求富贵的老伙伴砍了。
今日刘备念旧,对长久跟随的老兄弟不曾忘记同享富贵。
如糜竺,能力在诸葛亮之下,位尊在诸葛亮之上。
司徒许靖年迈,有请辞之意。
刘备本有意让糜竺任司徒,又因糜竺婉拒而作罢;经群臣举荐,刘备又以南阳人陈震为司徒。
能力不足的给虚职高位,能力强的给实权位。
如此:既不会亏待了老兄弟,也能让有大才的执掌实权。
法正又道:“伯松立了大功,陛下不可不赏。”
刘备点头:“朕方才亦有所思,不知该如何封赏。”
“诸将军就有人担任,擢升了伯松,就得有将军让出位置。”
“诸将军又有功无过,亦不可擅调。”
法正提议道:“依汉制度,骠、车、卫及诸征、镇将军资深者可进号为大将军。”
“辅汉将军虽然不在骠、车、卫及诸征、镇将军之列,但陛下昔日设辅汉将军时,亦赋予了其特殊含义。”
“不如加封伯松为辅汉大将军、再封其为阳都侯,以彰显其荣。”
“如此,既不会动诸将军之位,亦可明正赏罚。”
阳都,即琅琊郡阳都县,诸葛亮诸葛乔父子的籍贯地。
刘备踱步细思。
汉制并非不能改。
刘备是皇帝,只要刘备提出且群臣认可,旧制就能改为新制。
刘备只是在担心这样封赏是否怠慢了诸葛乔的战功。
斟酌良久。
刘备有了决断:“除了加封伯松为辅汉大将军、阳都侯外,可再授其假节之权。”
“丞相一向节俭,丞相夫人出行都身着麻布衣,不知情者都得误以为朕苛刻了丞相。”
“可赐伯松帛布千匹、粮万斛,为其母黄月英修建屋舍殿室、赠其宫中所制华服二十。”
前面的“辅汉大将军、阳都侯、假节”是正常的封赏;后面的“帛布千匹、粮万斛、修建屋舍殿室、赠送华服二十”则是刘备在明赏诸葛乔暗赠诸葛亮了。
诸葛亮还不能拒绝!
即便诸葛亮是丞相,也不能替诸葛乔拒绝赏赐;即便要拒绝,那也得诸葛乔回长安亲自来拒绝。
刘备嘴角泛起笑意,显然对此很满意。
法正拍手称赞:“陛下英明。丞相必不会再拒绝!”
刘备哈哈大笑:“此事就交给孝直了,别人去办朕不放心。”
谈笑间。
马超和张飞联袂而来。
“陛下!”
“兄长!”
问礼后,张飞有些迫不及待:“兄长急召俺和孟起,莫非要让俺引兵去武关?”
“俺麾下健儿,养精蓄锐多日,可入荆州助二哥。”
马超则是若有所思。
若是去荆州助关羽,早就应该去了,而不是等到现在。
现在去荆州,除非关羽在荆州战事吃紧。
可刘备脸上的笑意都不加掩饰,必然又是喜事。
刘备直言道:“不是去武关,是去潼关!你二人即刻引步骑一万攻打潼关!”
马超和张飞纷纷吃惊。
张飞疑惑道:“潼关易守难攻,守将张郃也非愚昧之辈,想诱其出关几乎是不可能的。”
“带一万步骑去潼关,跟三千步骑去潼关,俺认为这没什么区别!”
刘备大笑:“潼关虽然险要,但潼关是不产粮的,潼关的军士用粮,需要走洛阳运输。”
“若是往日里,洛阳无大事,潼关的粮食连绵不断,三年都拿不下潼关。”
“可如今不同,伯松在南阳击败曹仁,南阳士民纷纷响应。”
“洛阳的曹丕闻讯,必会再起大军救援宛城;朕趁此机会兵临潼关,曹丕就会面临两线作战。”
“以曹丕在洛阳的粮食储备,他是撑不起两线作战的!”
“最多三个月,曹丕要么放弃潼关,要么放弃宛城!”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张飞恍然。
随后战意更盛:“伯松击败了曹仁,俺也得努力了。俺这就跟孟起引兵去潼关。”
领了军令,张飞和马超就前往军营点兵。
马超引兵先行,张飞引兵押运辎重在后。
惊闻长安出兵的张郃,急急遣使入洛阳。
而在洛阳。
刚令曹真出兵救宛城的曹丕,惊闻关中的刘备遣张飞马超兵临潼关,整个人呆了。
“刘备这厮,岂敢如此!”
惊慌的曹丕,连忙遣人去拦住曹真,让曹真暂缓去救援宛城。
又急入正殿,召群臣商议对策。
“伪帝刘备欲夺宛洛,诸位公卿可有良策退敌?”曹丕将情报共享给众公卿后,开口询问。
然而。
在场众公卿,论治注经典整顿吏治还行,可谈及军争就没多少人擅长了。
就连尚书郎陈群和抚军司马懿都保持了缄默。
曹仁战败,先有关羽和诸葛乔兵围宛城,后有张飞马超兵临潼关。
自夏侯渊开始,曹魏就连战连败。
曹魏宿将夏侯渊、于禁、徐晃先后战死,新崛起的孟达、夏侯尚战死,又有曹彰在关中战败、曹仁在南阳战败。
自曹操病了后,厄运仿佛就笼罩了整个曹魏阵营。
不是大将战死,就是大将战败。
反观刘备建立的汉,却是连战连捷,气势如虹。
见众公卿不说话,曹丕不由怒气攀升:“诸位都是当世良才,竟无一策可以教朕退敌吗?”
司徒华歆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可速遣使入江东,游说江东的孙权再反刘备。”
曹丕冷哼:“孙权小儿,反复无常。”
“朕都将合肥和上昶城让给孙权小儿了,孙权却甘心将江夏郡割让给刘备。”
“这等无信小儿,如何能信?”
华歆谏道:“陛下,此一时,彼一时!”
“陛下让合肥和上昶城给孙权,又在江东散布流言,本意是想骄孙权之心、盈孙权之气,让起称帝叛汉。”
“据臣所知,孙权最初也的确有这想法,只因决策失误,这才被迫让出江夏郡。”
“故而,臣料孙权心中必有怨气。”
“只需遣巧变之士入江东,向孙权游说利害,孙权必有考虑。”
“此策可与其他良策并行。”
华歆会钻营。
不说这策必然能行,只说可以并行。
计策成功,华歆立大功;计策失败,其他计策成功,华歆依旧立功;计策失败,其他计策也失败,华歆有“法不责众”的庇护光环。
曹丕仔细想了想,似乎也是这个道理,遂又看向其余公卿:“诸君,可还有良策?”
司空王朗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可放弃宛城,退兵保颍川。”
曹丕语气一抬:“你让朕退兵?宛城若丢,颍川还保得住吗?”
王朗低眉垂眼,不跟曹丕的视线对视:“陛下若要出兵救宛城,潼关就难保。”
“宛城若丢,洛阳还能保得住;可潼关丢了,洛阳就保不住了。”
刘备能猜到的,曹丕自然也知晓。
这大军出征,粮食耗费颇具,潼关的张郃必会受到影响。
潼关丢了,刘备大军就能直抵函谷关。
届时,别说保宛城了,能不能保住洛阳都是问题。
曹丕顿时泄气,又看向其他公卿,希望能有人献出良策既保潼关又保宛城。
人群中。
贾诩闭目养神,似乎不想参与这次朝议。
曹丕看向贾诩,忍了片刻,起身拜道:“太尉,可有良策教朕?”
贾诩听到曹丕的声音,不由暗叹:该来的始终会来。
朝中这么多人,陛下你怎么就偏偏逮着老夫问呢?
良久。
贾诩颤颤而道:“陛下,老臣以为,可放弃宛洛,迁都邺城。”
放弃洛阳,迁都邺城?
曹丕及众公卿纷纷吓了一跳,保持缄默的陈群和司马懿亦是惊骇的看向贾诩。
司隶校尉杜畿出列驳斥:“放弃宛洛,大魏的声望必定遭受沉重打击。”
“太尉,你岂能劝陛下行这种受人唾骂的决定?”
贾诩瞥了一眼杜畿:“司隶校尉,你可有退敌良策?”
杜畿顿时语噎。
我若有良策,至于刚才装哑巴?
贾诩这一言反问,直接将后面想要质问贾诩的公卿全都吓退。
没有良策退敌就反驳贾诩,那不就是自取其辱吗?
贾诩眼中闪过不屑:还想质问老夫,你们也配?
曹丕不甘心:“太尉,朕需要你的解释。”
贾诩徐徐出声,声音缓慢得仿佛多说两句都能晕倒似的:“陛下,刘备声势太大,已非陛下一人能敌。”
“要除刘备,必须先破刘备和孙权的联盟。”
“既然一个合肥和一个上昶城不能利诱孙权,那就制造大势威逼孙权。”
曹丕眼神一凛:“太尉要如何造势?”
贾诩抬眼看向曹丕:“放弃宛洛,迁都邺城,营造刘备无敌于天下之势!”
“刘备没了陛下在宛洛的威胁,必然容不下孙权;刘备要继续北伐,也必须先解决孙权!”
“孙权想坐山观虎斗,是认为陛下会将兵力全部投入宛洛战场,跟刘备殊死搏斗。”
“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孙权就有足够的时间养精蓄锐。”
“可这一战陛下若是败得太快,孙权就会真正感受到刘备的威胁,他只能求着跟陛下结盟!”
“迁都虽然不是小事,但也不会是影响大魏国运的大事;先帝在时,也曾考虑过迁都。”
“成大事者,岂能迂腐不知变通?”
“不论是丢了雍凉还是宛洛,对大魏而言都只是声望上受到影响。”
“昔日先帝赤壁大败,也未影响境内士民对大魏的支持。”
“陛下尚有青冀幽并兖豫徐七州在,不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非刘备和孙权能比。”
“强保宛洛,陛下不仅保不住宛洛,还会折损军力、人力、物力。”
“放弃宛洛,陛下可以保住军力、人力、物力,亦可得到孙权相助。”
“今年洛阳的气候跟往年不同,臣推测洛阳今年必定会有暴雨,倘若暴雨引起伊水和洛水泛滥,陛下想迁都可就没机会了!”
“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让刘备占据洛阳;届时伊水和洛水泛滥,都可归咎于刘备触怒了上天。”
众公卿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
贾诩前面的,说得还挺正常,可后面的就狠了。
刘备一入洛阳,伊水和洛水就泛滥,岂不是说上天都在厌恶刘备?
这要是有心来宣传,刘备想安抚人心就很困难了。
曹丕沉默。
贾诩虽然讲得很有道理,可放弃宛洛这事曹丕还是难以接受。
曹丕当初决定迁都洛阳,就是因为洛阳是汉故都,魏承汉命方为正统。
贾诩见曹丕不答,亦不再开口。
该说的都说了,曹丕愿不愿意采纳那是曹丕的事。
贾诩在洛阳的田宅几乎都变卖了,大部分都运去了邺城购置田宅产业了。
不论曹丕是否采纳,贾诩的损失都不大。
曹丕将目光看向司马懿:“仲达,你有何良策?”
司马懿看了一眼再次闭目养神的贾诩,又听出了曹丕话中的深意。
曹丕没有问“太尉的计策是否可行”,而是直接问“有何良策”,就表明曹丕不想迁都!
仔细琢磨了曹丕的心思后,司马懿献策道:“陛下即便出兵救宛城,潼关也能坚守三个月。”
“只要在三个月内击退宛城外的诸葛乔和关羽,陛下就无需迁都避祸。”
司马懿同样挺奸的,不直接说怎么击退诸葛乔和关羽,只提有三个月的缓冲期。
诸葛乔和关羽在南阳攻势太强,司马懿也没有把握可以引兵击退。
既然不能击退,那自然就要明哲保身了。
在曹丕麾下的这群文臣,那是一个比一个能苟。
反正曹魏家大业大,少几座城池也不会伤筋动骨。
简而言之:心态放宽,大魏输得起!
曹丕拍案而起:“既如此,那就在三个月分胜负!传朕令,令上军大将军曹真,即刻引兵五万去救宛城。”
得到军令的曹真,路上也不再耽误,引兵顺出伊阙关,往南阳急急而奔。
宛城外。
侍中郭攸之奉诏宣旨,当众宣读了刘备的诏令,封诸葛乔为辅汉大将军、阳都侯、假节。
赐帛布千匹、粮万斛,为其母黄月英修建屋舍殿室、赠其宫中所制华服二十。
又勉励诸将,待得了宛洛后为诸将庆功。
刘备对诸葛乔的赏赐,在场众将都很服气。
破南乡斩徐晃、败曹仁夺四城,再加上陇右和关中的功绩,只是一个辅汉大将军都有些委屈了。
怎么也得封个征北大将军之类。
诸葛乔倒没觉得委屈,以诸葛乔的身份,封赏其实更多的是形式。
没封赏前,诸葛乔照样能以辅汉将军的身份统帅荆州数万大军。
“陛下可还有其他交代?”诸葛乔将郭攸之带入帐中询问。
郭攸之道:“陛下倒没其他交代,丞相让我带个口信。”
“丞相说:自古以来,若用正兵,靠的是天时,不是兵法;凡江河湖泊、山川草木,皆可为兵。”
诸葛乔大笑:“郭侍中可回禀丞相。”
“渭水养地,可灌万顷良田;马钧善巧,可造万世渠堰。”
“即便是善用兵者如韩信,也得有萧何在后方准备充足的钱粮啊。”
郭攸之应声道:“辅汉大将军之言,我会如实带回的。”
待郭攸之离开,诸葛乔微微肃容,双目灼灼:“我判断天时靠的是先知先觉,阿父判断天时靠的是真本事。”
“想追上阿父,还得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史载:黄初四年(223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洛阳大雨。伊水、洛水水淹曹魏京都,洪水平地高四丈五尺,冲走数千家,杀人无数。(本章完)
(https://www.bqduo.cc/biquge/102_102102/c4679304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