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320章 华佗的请求

王粲不愿就此分开,他马上就想到了一个主意——“我观贤兄弟入太学如探囊取物,不若我等为贤兄弟介绍一下太学各处?”

    诸葛瑾赶紧推辞道:“劳三位带舍弟来此已经是叨扰了,不敢再麻烦……”

    “子瑜何出此言。”孙策爽朗的笑道,短暂接触之下,王粲看上了诸葛亮,他也觉得诸葛瑾人不错,起了结交的心思,“日后君兄弟二人在太学,少不得与我等见面,说不定到时候我等还有要麻烦贤兄弟的地方呢!”

    至此,考虑到从弟弟诸葛亮口中得知三人是得了太常公蔡邕的嘱托,诸葛瑾这才没有再推辞。

    之后,五人同游太学。

    在实际表现中,诸葛瑾、孙策、马超在前,王粲、诸葛亮在后。

    因为身高的缘故,倒像是三个兄长在带两个弟弟游玩。

    言谈间,五人之间也有了名字与籍贯之外的了解。

    这时诸葛兄弟才知道孙策三人都不是太学生。

    他们在出身上比不过三人,但他们坦然自若,并未因此而自惭形秽。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如此了。

    ……

    刘辩知道诸葛亮的到来,已经是次日了。

    他没想到,自己没有主动干涉诸葛亮的生活轨迹,但由他引发的蝴蝶效应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后者,直接将诸葛亮送到了他面前。

    但很遗憾,是年幼版。

    时人惯用虚岁,诸葛瑾二十,王粲也十七了。但刘辩去年才收拢了一批人才,并不着急让他们踏上仕途。

    太学博士们的讲经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早已经固化,这固然有坏处,但也有稳定的好处。

    想要成为太学博士也是要通过专门的考试的。

    此外,还有郑玄时而去太学讲经,有蔡邕监管,不愁在太学学不到东西。

    不过话虽如此,刘辩已经准备找个时间出宫见一见年幼的诸葛亮,想必会很有意思。

    ……

    太学在蔡邕的帮助下繁花似锦,但有一处却愁云惨淡。

    鸿都门学是先帝为了打压太学而设立的,在设立之初,先帝任命了不少鸿都门学走出的官员。

    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鸿都门学都比不过完备的太学,所以鸿都门学逐渐走向了没落。

    等到刘辩掌权,鸿都门学在刘辩身边最大的存在感除了贡献了启蒙师梁鹄之外,就是留华佗张仲景在鸿都门学钻研编修医书、教导弟子了。

    但在巫医不分家的时代,医属于百工之列,并不受人尊敬。

    而且相较于华佗和张仲景这样选择放弃远大前程而从医之人,民间更多的医者不学无术,治病救人的本事是没有的,坑人骗钱的技能是拉满的,这种现象一多,又进一步拉低了医的地位。

    华佗与张仲景在刘辩的支持下编撰医书,都有官职在身,生活顺遂,家族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在州郡得到了优待。

    张仲景前往荆南研究伤寒至今未归,华佗一直留守雒阳,更是在雒阳安了家。

    华佗知道自己想要像以前那样四处行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他和张仲景愿意编医书,都非敝帚自珍之人,是以,在编书之余,华佗将不少心思放到了教导弟子方面。

    这天,华佗主动求见刘辩。

    有着此前同刘辩的接触,华佗得到召见后,说话非常直接:“陛下,门学祭酒乐松见太学外门庭若市,而鸿都门学却门可罗雀,托付臣来向陛下诉苦。”

    许久没听到这么直白诚恳的话,刘辩一时哑然。在刘弘死后,始作俑者都没了,在马市人头的威慑下,雒阳的谣言问题很快就被平息了,但刘辩能注意到,一些朝臣在同他说话时多了一丝拘谨。

    也不知华佗是缺乏政治敏感度还是埋头医学对外不闻不问。

    但不论怎么说,他喜欢这样直接的人。

    刘辩问道:“那卿此来所求者是何?”

    华佗道:“臣近年来,借助鸿都门学招收弟子从医,但今岁,愿意来鸿都门学从医者不足五指之数。”

    想要进入鸿都门学也不是没有门槛的,鸿都门学虽比不过太学,却也不是扫盲班。最典型的便是鸿都门学最出名的两项——书法和辞赋,一般人是学不起的。

    而今太学扩展了名额,鸿都门学则因为刘辩的忽视而愈发没落,有条件的自然要去太学试上一试。

    刘辩也明白乐松为何不亲自来,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乐松是谁。

    “好,此事朕应下了,元化还有别的事吗?”

    华佗乃是有备而来,又道:“陛下,而今州郡都有庸医谋财害命,若是他日能将鸿都门学培养的医学弟子送往郡国,想必能有些成效。”

    “卿所言甚是,此是良言。”

    “这也是乐祭酒告诉臣的。”

    在华佗离开后,刘辩笑着摇了摇头,整日给人画饼,他也有被画饼的一日,这个乐松看起来还是有些能力的。

    刘辩忽视鸿都门学的一大原因便是他不觉得书法和辞赋对治国有什么益处,而且朝臣们也不愿意让鸿都门学复起。

    当初先帝以鸿都门学出身之人外任县长县令、乃至于刺史,那时刘辩的岳父蔡邕骂的可难听了。

    不过华佗的到来却提醒了刘辩。他不在乎书法和辞赋,有人喜欢那就在民间自由发展好了。但包括医学在内的百工,却很适合放在鸿都门学。

    他觉得或许可以尝试把鸿都门学变成一个百工科学院,这样,鸿都门学也不至于因为同太学竞争而遭到士大夫们的集体打压。

    刘辩在发展技术这一层面上并不擅长,让他说一声类似于蒸汽机的原理他能说出个一二三,什么热能转换为动能之类的,但要他亲手做一个……旁的不说,密封就是个大问题。

    早从曲辕犁开始,刘辩就在用各种方式鼓励民间搞发明创造,再到竹纸、弹棉花……那些相应的封赏都是刘辩做出的千金马骨的示范。

    只可惜收效甚微。

    起码直到现在,刘辩都没听说过地方推举上来的新发明。

    (本章完)

(https://www.bqduo.cc/biquge/100_100990/c4679298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