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徒相信菩提树凝聚着各种美德,它有能力使人实现愿望和解脱罪责。许多印度教妇女认为,经常向菩提树祈祷,定期给菩提树浇水,并且围绕着菩提树行走可以得到保佑生出好孩子,尤其是儿子。这是因为这样做会使居住在树上的神灵们高兴,便恩赐这些愿望得到结果。为了实现愿望,还有一种习惯就是围着树干绕线绳,当看到菩提树干上缠绕着一圈圈的线绳时,就知道这是信徒们祈祷的结果。据说在星期六给树根浇上一点点油,然后在旁边点上一盏油灯,有利于摆脱各种困境。缠绕线绳祈祷。
修行的人要保证在寺庙的范围内至少有一棵菩提树。他们认为,在日出之前,贫困的阴影笼罩着菩提树,但在日出之后,就由拉克希米女神接管了。因此,在日出前是禁止对菩提树祈祷的。在他们的眼里,砍伐或毁坏菩提树就等同于谋杀了一个婆罗门。”
“印度人虽然以菩提树为国树,但是在我的心中,印度早不是佛法宗国,佛教起源于印度,发扬于中国,现在中国才是佛法第一大国!”
导游有些兴奋的说道。
“两位能够生在天朝上国,真是了不得的机缘!”
王钟的嘴角不由的挂上一丝苦笑,天朝上国!
这个词现在很少听到了,就算听到也是自嘲的居多!近代的战争让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
不过和经济落后的泰国比起来,现代的中国也的确算的上天朝上国!
“中国没有菩提树么?”
玛丽仔细的观看之后,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个!”
导游听到玛丽的问题,陡然一顿,思考一会之后也没有任何头绪,最后没有办法他用泰语和黄衣法师交流起来。
王钟等人虽然不懂泰语,但是明显能够感到法师也是一愣,思索半天之后,他用泰语和导游说了一些内容。
导游的眼睛越来越亮,显然,他已经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答案!
“据考证与考察,中国原来并没有菩提树,它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天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羊城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羊城海幛寺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
刚才师傅说,中国还有一棵悟道菩提树枝条培育而成的菩提树,中泰佛学交流的时候,他曾经有幸膜拜过!”
导游一脸兴奋的说道。
“悟道菩提树的树枝!”
王钟和玛丽有些震惊的看着导游。悟道菩提树指的是,为佛祖释迦摩尼遮风挡雨的那一棵菩提树,在佛界有着特殊的地位,现在每年还有大量的僧侣到印度去朝拜!
“中国怎么可能有悟道菩提树树枝!”
王钟有些诧异的说道,王钟虽然不是佛教徒,对菩提树更没有多大的信仰,但是悟道菩提树因为特殊的来历,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炼器材料,如果以悟道菩提树枝丫为材料,结合道家的炼器法门,不难锻炼出法器,道器!
在普陀山供有几片悟道菩提树的叶子被常年供奉,那几片叶子是普陀山的镇山佛宝,非重大节日是不允许信徒顶礼朝拜的,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悟道菩提树的树枝其珍贵程度更在菩提树叶之上,不由的王钟不感到惊疑。
“是的!中国本来是没有悟道菩提树的!”
导游肯定的说道。
“但是大师说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树苗,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壮,枝叶茂盛。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就会被请出来,接受高僧们的顶礼朝拜。“文。革” 动乱期间,植物园被冠以“封资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销,人员流散,这棵菩提树也被迫离开植物园,流离失所。值得庆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来,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难不死。十年浩。劫之后,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四处寻找这棵菩提树,先后访问了几十个园林单位,几经周折,才最终把它找回来。经过植物园职工的精心养护,这棵菩提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原来是这样!”
王钟有些了然的点点头。
“不过中国菩提树最多的地方还是在西双!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对菩提树十分敬重、虔诚,几乎每个村寨和寺庙的附近都栽种了许多菩提树。如果谁家人口不安宁,猪瘟鸡死,五谷歉收,也要在村寨和寺庙附近栽种一些菩提树,乞求佛祖的保佑。每到佛节,善男信女们就在大菩提树干上拴线,献贡品,顶礼膜拜。傣家人什么树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树却是千万千万不能砍伐的,即使是菩提树的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烧,砍伐菩提树就是对佛的不敬,就是罪过。解放前,傣族封建领主制定的法律里就有这么一条:“砍伐菩提树,子女罚作寺奴”。在傣家人的文学艺术里,菩提树则是神圣、吉祥和高尚的象征。在举行婚礼时,歌手总会唱道:“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在情歌里,少女们则会对心爱的男友唱道:“你是高大的菩提树”或“你象枝叶繁茂的菩提树”等。此外,在傣家人的谚语里,还有“不要抛弃父母,不要砍菩提树”这样的词句。”
“如果有机会,我会到西双地区走走看看的!”
王钟听闻点头笑着说道。
菩提树的后面是一些尖顶的佛塔,鱼鳞状的玻璃瓦在阳光下说不出的璀璨!
“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的舍利,被分成八万四千份,在世界各地建塔加以供奉。我国的上万座佛塔,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泰国的佛塔和中国的佛塔有着不少的区别,其造型为金刚宝座塔!”
一直没有说话的僧侣有泰语为王钟介绍着泰国的宝塔,好在导游进行了翻译!
“金刚宝座塔,其造型仿照印度菩提迦耶精舍而建。塔的下部是为一方形巨大高台,台上建五个正方形密檐小塔(代表密宗五方五佛),这种塔在中国内地十分的稀少,从明清之后才陆续有人修建!”
王钟点头对法师的话表示认可,内地的塔的造型和泰国的佛塔区别很大,中国佛教吸收了古印度和尼泊尔的佛教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精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塔”。
泰国塔之所以能够保持原貌,和泰国佛教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要知道印度灭佛之后,上部长老团逃到了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并且将印度的文化传递到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小乘佛教文化!
这里的建筑带有浓郁的印度古佛教风格,这点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和中土的道教,儒教等都有交流,最后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大乘佛教文化!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东南亚的僧人对中国大乘文化并不认可,他们认为中国的佛教已经不是纯粹的佛教!
而是佛教,道教,儒家三种文化的杂糅!
相反,他们藏地的密宗却十分的认可,因为密宗有很多古佛教的影子,当然密宗也不能说是纯粹的古佛教,因为在密宗的发展中,他也吸收了当地的苯教精华!
“这些佛塔中有舍利和佛宝么?”
王钟有些好奇的问道。
“是的!”
导游没有任何犹豫的的肯定道,泰国是一个佛化的国家,大多数人都信奉佛教,所以泰国历来高僧辈出,也产生了很多的舍利和佛宝,为了显示恭敬,这些佛宝都会被供奉在佛塔当中!
又经过了一道门,众人来到了大皇宫的内部,如果说外面那层院子是宗教的殿堂,那么过了这道门就是王权的世界!
一座恢宏的三层大殿最先出现众人的眼前,这座大殿曾经是泰国国王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泰国王权的象征!
节基宫!
“节基是泰语,含有“神盘”、“帝王”的意思,
也是拉玛王朝的正称。
节基宫的特点就是它的基本结构属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艺术,而上边三个方形尖顶的殿顶,却是泰国式屋顶。节基宫的西面是律实宫。这是大皇宫内最先建造的皇殿,而且是一座泰国传统建筑。律实宫里有拉玛一世王时代制造的御座和御床,被列为拉玛王朝第一流的艺术品。律实宫主要作为国王、王后、太后等皇室人物举行丧礼的地方。
节基宫的东面是阿玛林宫,它由三个主要建筑物组成,即:阿玛灵达谒见厅,宫廷的昭见仪式通常在这里举行;拍沙厅,君王的加冕礼在这里举行,里面有加冕坐的椅子;卡拉玛地彼曼殿,该建筑物曾是拉玛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后成为君主们加冕后的官方住宅。”
导游一脸骄傲的为王钟玛丽介绍道,泰国大皇宫是泰国三宝之一,不论在政界还是民间都拥有很高的声望!
泰国人对节基宫的感情,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人对紫禁城的感情!
王钟笑着点头,看过一会之后竟然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不是泰国大皇宫不够精美,而是看过紫禁城的宏伟,巧夺天工之后,泰国大皇宫在王钟看来就有些小家子气了。
在王钟看来,按照规格,节基宫最多算是一座王宫,而不能算是一座皇宫!
而且大皇宫的精髓并不在节基宫,而在他后面的玉佛寺!
仿佛感觉到了王钟心中的不屑,导游面色有些羞赧,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带着王钟和玛丽在僧侣的引导下,慢慢的进入大皇宫的后院,也就是玉佛寺的所在地!
玉佛寺位于大皇宫的东北角,面积大约占整个皇宫面积的四分之一!
王钟等人最先被带入了玉佛殿!
玉佛殿也就是大雄宝殿,因为这里供奉着玉佛而闻名于世!
“大殿正中的神龛里供奉着被泰国视为国宝的玉佛像。玉佛高66厘米,阔48厘米,是由一整块碧玉雕刻而成。每当换季时节,泰国国王都亲自为玉佛更衣,以保国泰民安。每当泰国内阁更迭之际,新政府的全体阁员都要在玉佛寺向国王宣誓就职。每年5月农耕节时,国王还要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祈祷丰收。”
“佛前的两尊佛像则分别代表一世皇与二世皇,每一尊所用的黄金重量为38公斤。殿内四面均绘有壁画,前后为拉玛一世时完成,左右两面则是三世、四世时的作品,门、窗都是方形尖顶状,框上并贴满金箔与彩色玻璃,门板及窗板则是镶嵌贝壳的精彩作品。”
玉佛寺的僧侣为王钟介绍道。
大手笔,绝对是大手笔,玉佛金佛,这种瑰宝就算在国内也是非常少见的!
不说他们的宗教历史价值,就是他们本身就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王钟静静的看着,这个地方看似普通,但是安保措施肯定出奇的严密,否则就凭着三尊佛也能让地下世界疯狂!
僧人不知道王钟在思考什么,他还以为王钟被玉佛的尊贵所震慑!
脸上不由流露出欣喜的神色!
他笑着上前,并且请王钟和玛丽为玉佛上香,要知道,玉佛殿虽然对外开放,但是被允许上香的人却很少!
在导游看来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殊荣!
如果没有龙婆坤的吩咐,王钟和玛丽这两个异国游客根本就不可能为玉佛供香!
王钟却没有任何荣幸的感觉,在他看来眼前的玉佛和金佛虽然珍贵,但也不过是一堆死物,和泥胎木雕没有什么区别。
(https://www.bqduo.cc/biquge/0_955/c16613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